爱奇闻

古人的天文学和气象学知识 占天象测农事的习俗

2021-01-02 人文历史 古人的天文学和气象学知识 占天象测农事的习俗
占天象

 

占天象

中国古人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当中,对天象进行了长时期的观察。在这一过程中,古人的天文学和气象学知识日渐丰富,尤其是广大农民,他们将这些知识应用到生产实践肖中,并形成了较为固定的习俗。

虽然这些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受地域的局限,但是它却有很强的可信性和可行性。农业生产要适应天象、气候的变化规律,这是保证农业增产的一个重要条件。一年之中的旱涝、风霜、雨雪及虫害等,都会对当年庄稼收成的好坏造成巨大影响。由于农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因此,在很早以前,我国就普遍流行在除夕或大年初一的早上察看天象、风云,并据此来预测当年的早涝、晴雨的习俗。河南就有这样的农谚: ?“立春睛一日,农夫不费力。”再如,陕西地区的农民在初一五更时测天气说: ?“元旦,宜睛不宜阴,是日宜雪,必兆旱。” ?“元旦,甲乙丰,丙丁旱,戊己虫雨伤……壬癸潦。”江苏一代的农民对于“岁朝看风云,以卜田事”的习俗非常重视,他们说: ?“岁朝东北风,五禾大熟;岁朝西北风,大水害农功。”

从这些资料当中可以看到,很多地方的农民对于立春、谷雨、清明、立夏、立秋、立冬等天气情况都有预先判断的习俗。这些习俗虽然并不一定可靠,但其中也包含着一定的科学道理。这些民俗作为农民世代经验的汇集,长期以来一直对农事活动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