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
中国农业具有悠久的历史,由于这种经济形式与自然条件息息相关,因而从农业产生之日起,人们就在不停地探寻自然界的变化规律。经过长期的观察,人们逐渐总结出了农业生产的基本规律,其中,二十四节气就是指导人们从事农业活动的重要依据。
虽然在不同地区农业生产存在很大差异,但整个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无论是备耕、播种、防虫,还是收获、储藏,都具有季节及周期规律可循。因此,农历二十四节气成为了中国历代农民普遍遵守的规律,不同地域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对二十四节气加以灵活运用,从而使农业生产能够顺应自然条件的变化。
人们为了加强对时序、节令的记忆,还编成了《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大,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南丁,它读起来朗朗上口,人们从小就能对它烂熟于心,
近些年,具有现代气息的《二十四节气七言诗》也开始被人们所掌握:“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这些就是交节日,相差不过一两天。二十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问: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匕月小暑和大暑,立秋处暑八月间;几月内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中国农民以这些宝贵的生产经验为基础,严格遵照时序、节令来开展农事活动,于是便产生了在一年之内约定俗成的生产习俗。农民常说的“季节不饶人”、 ?“庄稼不等人”等俗语,就十分明确地说明了农业活动一旦违背自然规律,就必然会受到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