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应该是三国时期整个诸葛家族发展最好的一位了,但是其他诸葛家的人下场都比较惨烈,例如诸葛亮的侄子就被夷了三族。今天要为大家讲解的成语乐极哀生背景故事就和诸葛亮家族有关。虽然诸葛家并不是什么名门望族,但诸葛亮这一代出来的人也都非常的有才华,但在乱世之中什么问题也都没办法得到保证。一起来看看乐极哀生背后的典故到底是怎么样的吧。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诸葛恪传》,时间是在东吴建兴二年(公元253年),故事的主人公是诸葛亮的侄子诸葛恪。原文如下:
侍中武卫将军都乡侯俱受先帝嘱寄之诏,见其奸虐,日月滋甚,将恐荡摇宇宙,倾危社稷,奋其威怒,精贯昊天,计虑先于神明,智勇百于荆、聂,躬持白刃,枭恪殿堂,勋超朱虚,功越东牟。国之元害,一朝大除,驰首徇示,六军喜踊,日月增光,风尘不动,斯实宗庙之神灵,天人之同验也。
今恪父子三首,县市积日,观者数万,詈声成风。国之大刑,无所不震,长老孩幼,无不毕见。人情之于品物,乐极则哀生,见恪贵盛,世莫与贰,身处台辅,中闲历年,今之诛夷,无异禽兽,观讫情反,能不憯然!且已死之人,与土壤同域,凿掘斫刺,无所复加。愿圣朝稽则干坤,怒不极旬,使其乡邑若故吏民,收以士伍之服,惠以三寸之棺。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侍中兼武卫将军、都乡候孙峻曾与诸葛恪一起同时接受了先帝的托孤,发现诸葛恪日益邪恶残暴,但其他将会祸乱天下,危害国家,于是亲自手持利刃,将其诛杀于朝堂之上除去了这一国家大害。后来将其尸首游街示众,全军将士欢呼雀跃,日月增其光彩,风尘为之不动。这确实是祖先大显神灵,天人共同感应。
如今诸葛恪父子三人的头颅已经示众多日,围观者数以万计,咒骂之声如风呼啸。国家的刑律法令,令所有人都受到震撼,从老人到孩子,全都看得清清楚楚。以人情品评物类,高兴过头了就会产生悲哀。过去看到诸葛恪显贵至极,无人能与之相比。如今他被处死,与禽兽的结局没有什么两样,人们看完之后情感反复,能不感到悲惨吗!更何况已经死去的人应该与泥土同在一起,希望朝廷能够效法天地自然,让他的同乡或者故吏用一般士卒的丧服和普通的棺木将他安葬。
本文要说的成语,便是文中的“乐极则哀生”,此语后来也演变成一句成语,叫做“乐极哀生”,意为欢乐到了极点,将转而发生悲伤的事。
诸葛恪是诸葛瑾之子,也是诸葛亮的侄子。他深受孙权的重用,最终成了托孤大臣,但后来却被东吴第二任皇帝孙亮与大臣孙峻诛灭三族。究其缘由,正如以上记载中所提到的:“见其奸虐,日月滋甚”,引发东吴将士、朝臣和百姓的强烈不满,他的死也就变得难以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