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去青海之前,我对土族毫无了解,几乎都没听说过。作为我国56个民族之一,土族相对人口比较少,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土族总人口不足29万人。
我国的土族主要聚居在青海、甘肃等地,以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最为集中。关于土族的族源,有着不同的说法,新中国成立后,依据他们的集体意愿,统一称为“土族”,并沿用至今。土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
在青海互助土族故土园,我邂逅一场别开生面的“土族婚礼”。土族人民有重礼仪的传统,土族的婚礼,一般分提亲、定亲、送礼、婚礼仪式、谢宴等流程,其实跟传统的汉族也差不多。但不管是自由恋爱,还是父母指婚,都必须先由男方父母请媒人去向女方求婚。待女方家长同意后,双方家长会同媒人一起商量定婚。
有趣的是,在双方议礼的时候,女方家会故意索要很多彩礼,但男方家的媒人和长辈经过频频敬酒和多说好话,最后会争取到一个合适的彩礼,令双方都满意。定亲后,男方家要在三个月内把主要彩礼,请媒人送至女方家。按土族传统,在未娶亲之前,新郎不得到女方家去。
土族婚嫁,大多在每年正月举行。在结婚之前的一个月,男方家要请神择吉日,定下结婚的日子。至于婚礼仪式,更是热闹非凡。土族人能歌善舞,不仅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在土族举办婚礼时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整个婚礼是在一整套完整、欢乐的歌舞中进行的。而且姑娘在离开家之前,一般还要哭嫁,感谢山神土主、父老乡亲、父母兄长等亲人的养育之恩和深厚情谊,场面甚是感人。
新郎来接亲,先要向岳父母敬献哈达,拜神佛,礼毕上炕喝茶、吃饭。伴娘阿姑们会边唱歌边跳"安昭"舞,一直持续到深夜,过程涉及的歌舞有20几种,难怪有人说,土族婚礼就是一场歌舞盛典。第二天清早,新娘梳妆打扮,头戴五颜六色的纱巾,骑马返回新郎家。新娘离开后,家人会将一把红筷子扔到院子里,新娘母亲会将新娘穿过的衣服扔到墙外,代表女儿已经出嫁。这不就是现实中的“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能歌善舞的土族人,在婚礼歌舞中的唱词独具特色,大都是“讽刺、诙诣、幽默”的意思,如新郎到新娘家坐在炕上吃饭时,伴娘阿姑们会唱起这样的歌词:“我们姑娘的走手,像锦鸡那样好看,纳信姑爷的走手,像母猪那样难看,从哪里来的人哪?头像背篼一般,眼像燕麦一般,嘴像灶洞一般,鼻像烟囱一般,耳像木盘一般,领像鹤颈一般,臂像棍子一般,手像耙子一般,他家的纳西金就这个模样。”颇具调侃的意味。
土族人婚礼是他们文化、宗教、生活习俗等方面的综合反映,过程浓缩了土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散发着浓郁的文化韵味和泥土芳香,具有鲜活而持久的生命力和艺术魅力。在青海互助土族故土园,我就见识了一场盛大的“土族婚礼”民俗风情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