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闻

掩面大哭什么意思?掩面大哭典故介绍

2021-01-02 人文历史 掩面大哭什么意思?掩面大哭典故介绍

王允和貂蝉计划上演连环计,想借吕布之手除掉董卓。王允先是答应吕布把貂蝉许配给他,此后在拿董卓看上貂蝉为由,将貂蝉送入董卓府上。这样便能离间吕布和董卓之间的关系,加上貂蝉时不时在吕布身边吐吐苦水,增加吕布对董卓的怨念。最后吕布终于忍不住,亲手除掉了董卓。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掩面大哭”,就和此次事件有关,下面就来讲讲这背后的典故,一起来看看吧。

掩面大哭什么意思?掩面大哭典故介绍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九回,发生在王允利用貂蝉离间董卓和吕布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李儒、董卓和貂蝉。原文如下:

(董)卓入后堂,唤貂蝉问曰:“汝何与吕布有染耶?”蝉泣曰:“妾在后园看花,吕布突至……正在生死之间,得太师来,救了性命。”董卓曰:“我今将汝赐与吕布,何如?”貂蝉大惊,哭曰:“妾身已事贵人,今忽欲下赐家奴,妾宁死不辱!”遂掣壁间宝剑欲自刎。卓慌夺剑拥抱曰:“吾戏汝!”貂蝉倒于卓怀,掩面大哭曰:“此必李儒之计也!儒与布交厚,故设此计;却不顾惜太师体面与贱妾性命。妾当生噬其肉!”卓曰:“吾安忍舍汝耶?”蝉曰:“虽蒙太师怜爱,但恐此处不宜久居,必被吕布所害。”卓曰:“吾明日和你归郿坞去,同受快乐,慎勿忧疑。”蝉方收泪拜谢。

掩面大哭什么意思?掩面大哭典故介绍

次日,李儒入见曰:“今日良辰,可将貂蝉送与吕布。”卓曰:“布与我有父子之分,不便赐与。我只不究其罪。汝传我意,以好言慰之可也。”儒曰:“太师不可为妇人所惑。”卓变色曰:“汝之妻肯与吕布否?貂蝉之事,再勿多言;言则必斩!”李儒出,仰天叹曰:“吾等皆死于妇人之手矣!”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司徒王允施展连环计,故意先承诺将貂蝉嫁给吕布,却又把貂蝉献给了董卓。此计成功离间了董卓与吕布。吕布心有不甘,趁着董卓上朝之际与貂蝉见面。两人正在交谈之际,董卓突然出现,吕布仓皇而逃。谋士李儒建议将貂蝉送给吕布,却遭董卓断然拒绝。此后便有了吕布与王允密谋诛杀董卓之事。

掩面大哭什么意思?掩面大哭典故介绍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文中提到的“掩面大哭”,意为捂着脸哭,比喻人遇到难过之事后伤心流泪。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三国志•三少帝纪》注引《汉晋春秋》中的“或掩面而泣,悲不自胜。”

与真实的历史相对比,小说中的这段故事情节有真有假。首先,王允离间董卓与吕布是真,但利用貂蝉实施离间计是假,因为貂蝉这个人物并非汉末三国时期真实的历史人物,而是元代杂剧中出现的艺术形象。王允离间董卓与吕布的关系,靠得并不是貂蝉,而是自己与吕布的特殊关系。对比《三国志•吕布传》及《后汉书•王允传》可以发现,王允和吕布的籍贯都是汉末的并州,王允便利用在这层“州里”关系拉拢吕布。

掩面大哭什么意思?掩面大哭典故介绍

董卓与吕布之间关系出现裂痕,主要原因出在董卓的暴虐性格上。《三国志•吕布传》载:“卓自以遇人无礼,恐人谋己,行止常以布自卫。然卓性刚而褊,忿不思难,尝小失意,拔手戟掷布。布拳捷避之,为卓顾谢,卓意亦解。由是阴怨卓。”而吕布也很不地道,“卓常使布守中合,布与卓侍婢私通,恐事发觉,心不自安。”一直想铲除董卓的王允乘虚而入,说服了吕布,最终铲除了奸贼董卓。

至于谈到小说作者在这个故事情节中的设计,有一处非常有趣。例如提出将貂蝉送给吕布时,董卓表示赞同,但貂蝉三言两语又令董卓改变了主意。于是便有了董卓再次见到李儒时的表态:“汝之妻肯与吕布否?貂蝉之事,再勿多言;言则必斩!”单单从这一个故事情节,就能看出董卓难以成就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