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国人数最多的一个姓氏就是王姓,那王姓究竟是如何成为中国第一大姓的呢?王是由三横一竖构成,代表了天、地、人三者,而夏商周时代最高统治者的称谓就是“王”,所以也表示天地人都归王管的意思。王姓主要来源于姬姓,东周时期的姬晋一般被认为是王姓的始祖。目前全国东部地区王姓的总人数占了将近40%,以长江为界南方王姓的比率会更高一些。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王姓究竟是如何成长起来的,赶快来看看吧。
前不久,《2018年全国姓名报告》发布,其中王姓人口已超过1亿人【1.015亿】,成为全球第一大姓,而第二名的李姓人口以61万之差紧随其后,然后是张、刘、陈等等。
我们常常会觉得,姓李姓张的人特别多,所以说「张三李四」什么的,其实王姓可能才是无冕之王,至迟到宋代,王姓就已常居中国第一大姓宝座,接下来是:李、张、赵、刘、陈、杨、吴、黄、朱。
此后元明清三代,王、张、李三姓人口数量依然长期霸榜。同一个姓的人轻松上亿,对老外来说就有点突破认知极限了。
王姓和张姓类似,相比李、赵、刘来说,在历史上不怎么当过皇帝。虽有新朝的王莽,以及五代十国时所谓「开闽第一人」的王审知,但都不算正统。所以有人说,「李刘出皇帝,王张出名相」。
那么王姓凭什么发展成全球第一大姓呢?说到底,可能是这个姓含义比较好。上古帝王,商代一般活着时称王,死后称帝,《史记》说周代贬帝号,天子称王。王这个字从甲骨文、金文看来,是一个被称为「戉」的大斧头转个90度的模样,代表生死予夺的权力。
现今的王姓主要有四大来源。宋代郑樵的《通志》总结:「有姬姓之王,有妫姓之王,有子姓之王,有虏姓之王。」
先说这子姓之王,这是从殷商王族而来,《通志》说它出于「王子比干之后」,汉唐时,一直居住在河南地区,形成汲郡王姓。
而最为人多势众的姬姓之王,主要来自周灵王的王太子晋,也就是著名的王子乔,他因直谏被贬为平民,其后代也以王为氏。
比如秦朝名将王翦,他的两个孙子,为避乱迁往山西太原和山东琅琊,最终发展成名闻天下的太原王氏和琅琊王氏。
其中太原王氏。魏晋南北朝时太原王氏留在了北方,到北魏定「四姓」时(太原王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一度成为北方最高门第,到了唐朝,太原王氏成为当时「七姓十家」之一。
今天在山西太原的晋祠,还有一座子乔祠,它是明代重臣、太原人王琼所建,被认为是天下王氏的宗祠。
而琅琊王氏在东晋时南渡,成为侨姓士族最高门第,与陈郡谢氏并称「王谢」。但侯景之乱时,族人遭到报复性的杀害,从此几乎在政治上失去影响力,唐代时只有四人官至宰相,五代时期没有一人被史书立传,远不如太原王氏风光。
至于妫姓之王就说来话长了,妫被认为是舜帝的姓,春秋时的陈国,是妫姓之国。陈国公子完奔齐后,子孙以陈或田为氏,后来田氏代齐,到秦末时项羽封田安为济北王,《汉书‧元后传》说:「至汉兴,(田)安失国,齐人谓之『王家』,因以为氏。」
这一支被称为北海王氏,王莽家族和十六国时期的王猛来自北海王氏,这样细说起来王莽也是代齐的田氏之后了。
而所谓「虏姓之王」就是指外族改姓王了。历史上有大量外族,比如汉时的匈奴、唐时回纥的阿布思氏族,女真人完颜氏等等,都曾改姓为王。
除这些郡望之外,王氏还有东海、高平、京兆、天水、东平、山阳等郡望,非常庞大。
从宋代以来,还有著名堂号「三槐堂」,因为名相王旦久居高位,子孙飞黄腾达,最后「三槐」王氏在王氏众多分支中,仅列太原王、琅琊王之后,位居第三,「三槐」也成为王氏代称。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