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闻

勃然大怒什么意思?勃然大怒典故出处介绍

2021-01-02 人文历史 勃然大怒什么意思?勃然大怒典故出处介绍

徐庶是三国中出名的孝子,曹操挟持徐庶母亲后,徐庶担心曹操会对家母不利,只能离开刘备返回曹魏归顺曹操。但徐庶从没有为曹操出过一个计谋,也算是对得起刘备了。不过在正史当中,真相恐怕并不是如此,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勃然大怒”就和徐庶还有他母亲有关。其实儿子有孝心是好事情,但徐庶的母亲看到徐庶这样做一定就会高兴么?下面大家就来看看当时徐庶和徐母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吧。

勃然大怒什么意思?勃然大怒典故出处介绍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发生在徐庶来到许昌与母亲见面之时,相关人物分别为徐庶及其母亲。原文如下:

却说徐庶趱程赴许昌。曹操知徐庶已到,遂命荀彧、程昱等一班谋士往迎之。庶入相府拜见曹操。操曰:“公乃高明之士,何故屈身而事刘备乎?”庶曰:“某幼逃难,流落江湖,偶至新野,遂与玄德交厚,老母在此,幸蒙慈念,不胜愧感。”操曰:“公今至此,正可晨昏侍奉令堂,吾亦得听清诲矣。”庶拜谢而出。急往见其母,泣拜于堂下。母大惊曰:“汝何故至此?”庶曰:“近于新野事刘豫州;因得母书,故星夜至此。”

勃然大怒什么意思?勃然大怒典故出处介绍

徐母勃然大怒,拍案骂曰:“辱子飘荡江湖数年,吾以为汝学业有进,何其反不如初也!汝既读书,须知忠孝不能两全。岂不识曹操欺君罔上之贼?刘玄德仁义布于四海,况又汉室之胄,汝既事之,得其主矣,今凭一纸伪书,更不详察,遂弃明投暗,自取恶名,真愚夫也!吾有何面目与汝相见!汝玷辱祖宗,空生于天地间耳!”骂得徐庶拜伏于地,不敢仰视,母自转入屏风后去了。少顷,家人出报曰:“老夫人自缢于梁间。”徐庶慌入救时,母气已绝。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徐庶化名单福,在新野连续击败曹军。谋士程昱献策将徐庶的母亲骗到许昌,又伪造了徐母笔迹写信给徐庶,让徐庶离开刘备投靠曹操。不明真相的徐庶只得含泪离开新野来到许昌与母亲见面。将儿子到来,徐母立刻猜到了事情的原委,大骂徐庶后自缢身亡。

勃然大怒什么意思?勃然大怒典故出处介绍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便是徐母见到儿子徐庶后的神态,叫做“勃然大怒”,意为人非常生气的样子。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汉代班固《汉书•谷永传》中的“是故皇天勃然发怒。”

徐庶因母亲落入曹操之手而不得不离开刘备归顺曹操,这是历史的真实,不过其过程却与小说中的描述有着巨大的差异。按照小说的说法,徐庶离开刘备的时间是在新野之战之后,而在真实的历史当中,新野之战并非是徐庶参与谋划的,而是刘备的功劳。时间也并非如小说所言的赤壁之战的前一年,而是在献帝建安七年(公元202年)。这次战斗的经过见于《三国志•先主传》:“(刘表)使拒夏侯惇、于禁等于博望。久之,先主设伏兵,一旦自烧屯伪遁,惇等追之,为伏兵所破。”

勃然大怒什么意思?勃然大怒典故出处介绍

那么,徐庶母亲落入曹操之手是在什么时间呢?《三国志•诸葛亮传》中的一段记载给出了正确的答案。该传载:“(刘备)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庶辞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于事,请从此别。’遂诣曹公。”这段史实的发生时间是在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从徐庶后来在曹魏集团的发展来看,其母也并未自缢而亡。否则的话,徐庶也不可能在曹魏帝国担任御史中丞这样的高官。

《三国演义》的作者为何将徐庶离开刘备的时间提前呢?原因是显而易见的,为了给诸葛亮出山营造气氛。在小说当中,刘备马跳檀溪后遇上了司马徽,司马徽只说出了卧龙和凤雏,却对二人的名字避而不答。揭晓这一谜底的人便是徐庶。正是由于母亲落入曹操之手,徐庶知道自己再也没有机会为刘备效力,这才说出了诸葛亮的名字,并建议刘备尽早将诸葛亮请出山。之后也就有了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如果没有这一情节做铺垫,那么诸葛亮出山的故事就远没有如此精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