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声而倒这个成语大家应该都知道是什么意思,因为也算是一个应用率很高的成语了。但是这个成语背后的典故大家清楚么?这次就帮大家介绍下应声而倒的典故,背景是在三国时期,由三国志作者陈寿创造出的成语。曹真也是曹操手下的一员大将,曾立下无数的汗马功劳,曹操也是看中了曹真的勇猛所以才加以重用,一起来看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吧。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曹真传》,具体时间不详,主人公是曹真。原文如下:
曹真字子丹,太祖族子也。太祖起兵,真父邵募徒众,为州郡所杀。太祖哀真少孤,收养与诸子同,使与文帝共止。常猎,为虎所逐,顾射虎,应声而倒。太祖壮其鸷勇,使将虎豹骑。讨灵丘贼,拔之,封灵寿亭侯。以偏将军将兵击刘备别将于下辩,破之,拜中坚将军。从至长安,领中领军。是时,夏侯渊没于阳平,太祖忧之。以真为征蜀护军,督徐晃等破刘备别将高详于阳平。太祖自至汉中,拔出诸军,使真至武都迎曹洪等还屯陈仓。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曹真字子丹,是曹操同族兄弟的儿子。曹操刚起兵时,曹真的父亲曹邵也招募了一些人,后来被官府杀害。曹操同情曹真幼年丧父的悲惨遭遇,便将其收养,视为自己的儿子,让他和曹丕住在一起。又一次,曹真外出打猎,被猛虎追逐,曹真回身射虎,老虎被射杀。这件事情令曹操觉得曹真非常勇猛,便让他统率虎豹骑。
此后,曹真率领虎豹骑出兵灵丘县征讨贼寇,夺取了该地,被封为灵寿亭侯。后来他又以偏将军的身份率部在下辫与刘备的部将作战,大胜而归,被授予中坚将军之职。汉中之战爆发后,曹真随曹操来到长安,兼任中领军。
本文要介绍的三国成语,便是文中所提到的“应声而倒”,意为随着声音而倒下。这也是由《三国志》作者陈寿所首创的一句成语。
后人熟悉曹真,大都来自于文艺作品。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他是个志大才疏的典型之一,可说是一无是处,最终还被诸葛亮活活气死。但在真实的历史当中,他却是三国时期曹魏的一代名将,否则的话,曹操也不可能将其最精锐的虎豹骑交给他指挥。
从曹真本传的记载来看,早在汉中之战期间,曹真就曾力挫刘备。到了曹魏帝国建立后,他常年扎根西北,成了曹魏在西北地区的最高军事长官。诸葛亮一出祁山期间,西北战局的逆转与曹真有着直接的关系。到了诸葛亮二出祁山之前,曹真就敏锐地预判到诸葛亮的主公方向是陈仓,并提前让郝昭前去镇守,最终诸葛亮的近十万大军在陈仓城下无计可施,只得退兵,由此可见曹真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