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闻

危在旦夕典故出处介绍 危在旦夕释义解读

2021-01-02 人文历史 危在旦夕典故出处介绍 危在旦夕释义解读

危在旦夕是我们现在非常常用的一个成语,不过你知道这个成语的典故是怎么来的么?其实危在旦夕早在千年以前就已经出现过,而且还是一位三国时期的人物发明的。其实整个三国时期有很多成语直到现在都还为我们所用,中间也是不知道经过了多少年的进化,把有些重复意思的成语就给淘汰掉了。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危在旦夕的典故介绍吧。

危在旦夕典故出处介绍 危在旦夕释义解读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太史慈传》,时间为献帝初平四年(公元193年),相关人物为太史慈和刘备。原文如下:

(太史慈)遂到平原,说备曰:“慈,东莱之鄙人也,与孔北海亲非骨肉,比非乡党,特以名志相好,有分灾共患之义。今管亥暴乱,北海被围,孤穷无援,危在旦夕。以君有仁义之名,能救人之急,故北海区区,延颈恃仰,使慈冒白刃,突重围,从万死之中自讬於于君,惟君所以存之。”备敛容答曰:“孔北海知世间有刘备邪!”即遣精兵三千人随慈。贼闻兵至,解围散走。

危在旦夕典故出处介绍 危在旦夕释义解读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太史慈于是来到平原,对刘备表示:“我太史慈不过是东莱的一个粗人,与北海相孔融既非亲戚也非同乡,只是因为相互尊重彼此的名气、志向,有分担灾祸和共济患难的情谊。现在管亥作乱,孔北海受到围攻,孤军无援,危险就在眼前。因为您素有仁义之名,能救助他人于危难,故此孔北海伸长了脖子等待您,并派我冲破重重围困向您求救,希望您能施以援手!”刘备动情地表示:“原来孔北海还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我刘备啊!”于是派出三千精兵岁太史慈一起前往北海。贼兵听说援军将至,便放弃了对北海的围困。

危在旦夕典故出处介绍 危在旦夕释义解读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便是太史慈口中的“危在旦夕”,意为危险就在眼前。这也是由太史慈所首创的一句成语。

刘备本是幽州涿郡的一位草根。早年闯荡中原,但屡遭挫折,不是差点死于叛军之后,就是遭到朝廷的通缉,真可谓举步维艰。直到他投靠了昔日同窗公孙瓒之后,境遇才得到了极大的改观。公孙瓒让他担任平原相。在此期间,刘备做了两件大事。一是在平原境内稳定局势、发展生产,赢得百姓的拥戴。第二件大事便是率部前往北海去援救孔融。

危在旦夕典故出处介绍 危在旦夕释义解读

孔融在当时虽然与刘备职务相当,仅仅是封国中的一名国相,但他却是当时的文坛领袖,在全国享有盛誉。故此,当刘备得知连孔融这位的大名士对自己赞赏有加时非常激动,二话不说就派兵救援。经过此次事件后,刘备的名气在中原变得广为流传。这也为他后来得到陶谦、袁绍的关注并顺利地成为徐州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太史慈也算是帮了刘备的大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