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闻

2017年十大科学突破的评选结果出来了

2021-04-25 科学探索 2017年十大科学突破的评选结果出来了

  据报道,美国《科学》杂志公布了2017年十大科学突破的评选结果,其中由数千位研究者共同观测到的双中子星合并事件被选为“年度科学突破”。

  1、双中子星合并

  今年8月17日,全世界953个研究机构3674名研究者通力合作,对1.3亿光年之外两颗中子星的合并及其后续事件进行了观测和研究。

       8月18日,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天文学家克雷格·维勒在推特发文称:“LIGO惊人新发现,伴有光学对应体。超乎想象!”1小时后,华盛顿大学天文学家皮特·尤西姆在推特透露更多细节:LIGO观测到星系NGC4993内的引力波信号,由两个中子星并合产生,距离地球1.3亿光年。

  2、在原子水平观察生命

  这是罕有的一项能赢得科学界顶级荣誉的创新技术,而且其影响力还在继续攀升。冷冻电镜技术(cryo–electron microscopy,cryo-EM)使科学家能获得复杂分子间相互作用时的定格图像。

      冷冻电镜,是用于扫描电镜的超低温冷冻制样及传输技术(Cryo-SEM),可实现直接观察液体、半液体及对电子束敏感的样品,如生物、高分子材料等。

  3、探测最“害羞”粒子的微型探测器

  物理学家采用新的方法轰击原子核,在2017年发现了最难以捉摸的亚原子粒子——中微子。这一成就实现了跨越40年之久的探索目标,并且不需要以往观测中所使用的那些大型设备。相反,研究者使用的是一个和微波炉差不多大的便携式探测器。

  4、智人的更古老起源

  一个摩洛哥洞穴中长期被忽视的头骨,将我们这一物种(智人,学名为Homo sapiens)的化石记录向前推移一大步,也为2017年的现代人类起源研究提供了动力。研究人员发现,该头骨的历史达到惊人的30万年,比在埃塞俄比亚发现的化石年代早了约10万年,后者之前一直广泛地认为是最古老的智人遗存记录。

  5、精准基因编辑

  与人类疾病有关的遗传突变超过6万个,其中将近3.5万个是由最微小的错误造成的:基因组中特定位点的某一个DNA碱基发生了变化。2017年,研究者宣布了“碱基编辑”新技术中一项重要的改进,不仅可以在DNA,也可以在RNA中修正这种点突变。

  6、生物学预印模式起飞

  几十年来,许多物理学家在同行评议的期刊上发表论文之前,经常把稿件放到网上,而生物学家却只能在一旁看着。不过,生物学领域的预印模式在今年出现了快速发展,数以千计的生物学家将未经评议的论文在线发表,资助机构也对这一科学交流模式逐渐重视起来。

  7、广谱癌症药物

  这是一项人们期盼已久的技术:一种不是基于癌症发源器官,而是基于癌细胞DNA的抗癌药物。今年5月,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了默克药厂的一款广谱抗癌药Keytruda(pembrolizumab)。

  8、新的类人猿

  欢迎来到人科大家庭,打巴奴里猩猩(学名:Pongo tapanuliensis)。上一次人类发现类人猿新物种,已经是将近90年前的事了。今年11月,研究者宣布在印度尼西亚一处森林中发现了一个新的猩猩物种,这也是自婆罗洲猩猩和苏门答腊猩猩之后,猩猩属的第三个成员。

  9、270万年前的地球大气

  通往另一段时间的入口就冰封在世界底部:地球古代大气就封存在一个个微小的气泡中。今年8月,普林斯顿大学和缅因大学的研究者宣布,他们获取了保存着270万年前地球大气的南极冰块,比之前的同类冰块早了170万年。

  10、基因治疗的胜利

  一项小型临床试验的成功,推动了今年基因治疗领域的发展。研究人员报告称,他们通过在脊髓神经元中添加一个缺失的基因,成功拯救了患有致命遗传性神经肌肉疾病的婴儿生命。

      遗传性神经肌肉病的种类繁多,临床表现相似,均表现为肌无力、肌萎缩和肌张力改变所致的运动障碍。然而不同疾病的起病急缓、首发出现症状的部位、诱发因素、病程进展以及伴随症状不尽相同。例如急性起病的肌肉萎缩常提示中毒引起的骨骼肌损害,亚急性起病的肌萎缩常常提示炎症性肌病,而慢性起病的多数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或内分泌性肌病;出生后不久发现抬头困难,体格检查发现肌力、肌张力明显减弱,应首先考虑婴儿型脊髓性肌萎缩、先天性肌病、先天性肌营养不良、代谢性肌病等所致的松软儿;近端肌无力多发生在肌病,远端肌无力多发生在神经源性肌无力。患儿的病史和体格检查为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重要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