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闻

“拜访”太阳系的星际天体不怕太阳

2021-04-25 科学探索 “拜访”太阳系的星际天体不怕太阳

  奥陌陌(Oumuamua),小行星名,在夏威夷语中意为“远方的信使”。2017年10月19日,被科学家们发现。Oumuamua直径在百米级,以每秒26公里左右的速度从天琴座方向冲进太阳系,近乎与黄道面垂直。呈现一个雪茄状,大约长400米,宽40米,颜色偏红,具有固态表面,但是不能区分或岩石或金属构成。是人类首次在太阳系内发现系外天体。

  据英国《自然·天文学》杂志18日发表的一篇论文报告称,英国科学家对首个明确检测到的“星际访客”——‘Oumuamua进行了最新观察,认为其长期暴露在宇宙射线中,导致该系外天体表面形成一层隔热且富有有机物的保护层。

  依靠对该星体结构特征和历史的确认,科学家们对太阳系附近星际天体将有更深认识。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今年10月底宣布,‘Oumuamua是科学家确认检测到的“拜访”太阳系的星际天体,也是迄今所发现的第一个此类天体。

  2017年10月19日,当泛星巡天望远镜发现这位“不速之客”时,它距离地球0.2个天文单位,大约3000万公里。一开始,科学家们认为这是颗彗星。

  2017年10月25日,位于智利的甚大望远镜(VLT)拍摄照片显示,Oumuamua并不具备“彗发”,因此并非主体由冰块构成的彗星,而是由岩石构成的小行星。这意味着,Oumuamua诞生于母星系的冰线之内。

  2017年11月6日,国际天文联合会将该小天体命名为1I/ʻOumuamua。I是专为它新设的星体编号,意为星际天体(Interstellar object)。

  此前,行星科学家一直以为星际天体中大部分是主要由冰块构成的小天体,与彗星相似。然而,‘Oumuamua在近距离路过太阳时,却并不具备“彗发”。

  在最新观察中,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天文学家阿兰·费兹西蒙斯及其同事获得了该天体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长(0.3微米至1.8微米)的完整光谱,以此确定它的结构组成。他们发现,该星体表面的组成成分存在差异,且表面和太阳系小天体比较相近——覆盖含碳冰,其结构受宇宙射线影响。

  研究人员由此建立了一个‘Oumuamua热性质模型,随后他们确定,这个星体应有一层半米厚的含有机物材料,能够保护含水和冰的类彗星天体内部结构在路过太阳时不会蒸发。

  这些观察结果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了这个独特天体过往的演变和今天的结构,同时也有助进一步理解游走在太阳系附近的星际天体。

  目前这颗小行星已经离开地上望远镜的观测范围,但太空望远镜仍可以持续追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