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外太空的观测能力毕竟还很有限,技术方面的原因,距离方面的原因。最近科学家利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模拟出了理论上微型星系群的存在,虽然此前观测并没有证实。但是理论是存在的。也为人类的探索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这些微型星系可能比银河系小十到千倍。虽然目前还停留在科学模型的理想情况下,但通过模型去观测来应正也不失为一个方法。
最新发现的矮星系组为研究低质量星系分层结构的形成提供了机会,给了我们研究本应在宇宙早期普遍存在但几乎不可能观测到的红移现象
据国外媒体报道,计算机模拟与理论模型均表明微型星系群应该是存在的,微型星系群大约比银河系小10到1000倍,但目前还没有确切证据。矮星系群的发现应该能为宇宙结构演化的正确性提供有力证明。弗吉尼亚大学天文学家Sabrina Stierwalt表示,宇宙学标准模型Λ-冷暗物质(Lambda-Cold DarkMatter)模型表明,更小的物质会合并成更大的物质。但目前对于低质量星系,这种过程的观测证据太过缺乏,尽管小星系存在的数量的确比大星系多很多。
在最近发表的论文中,Stierwalt及其同事阐述了一项利用斯隆数字巡天望远镜观测到的数据来探索矮星系群的计划。他们首先寻找了正在相互作用的多组矮星系,随后对其进行研究,观测它们是否会逐渐成为更大的组群。接下来将继续使用位于智利的大麦哲伦望远镜、位于新墨西哥州的阿帕奇波因特天文台、以及位于夏威夷的双子星北座望远镜继续观测其他组群成员的光学图像和光谱。目前为止,科学家们一共发现了7组矮星系,每组大约3-5个成员。
Stierwalt表示,我们认为这些组群是通过引力作用紧密相连的,因此,它们最终会合并为一,成为中等质量的星系。这些星系距离地球大约2亿光年到6.5亿光年之间,Stierwalt表示,这个距离听起来好像很远,不过放在广袤的宇宙中,其实距离我们很近。矮星系通常比大质量星系更黯淡,而且更小,所以我们很难直接观测到。观测到的星系群数量与推测的基本一致,增强了计算机模型的可信度。天文学家们表示,这种组群理论上很稀少,而且在当今这个纪元,也很难观测到。
文章表示,最新发现的矮星系组为研究低质量星系分层结构的形成提供了机会,给了我们研究本应在宇宙早期普遍存在但几乎不可能观测到的红移现象。红移是用来测量宇宙中距离和时间的计量方式,指物体的电磁辐射由于某种原因波长增加的现象。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