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世界大爆炸理论来看,世界诞生至今已经有138亿年的历史,也已经构成了多种多样的天体,比方恒星、行星等,其中恒星由于质量的不同在其主序星阶段结束之后,分别会构成黑矮星、白矮星、中子星、黑洞等。可是天文观测,只发现了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黑矮星的存在。
黑矮星是一种内部现已不再核聚变,表层也不再发光发热的的大质量天体。一般以为当红矮星主序星阶段完毕之后,就会成为黑矮星,而橙矮星、黄矮星和蓝矮星的主序星阶段完毕之后会成为白矮星,白矮星通常是上述星体演化到末期形成的红巨星外围的恒星风吹散之后留下的恒星残骸,它形成初期依然有着很高的热能,巨大的引力还会让部分氢元素回归星体本身,从而在星体外表形成核聚变,所以白矮星依然会发光发热,可是当他的外表无法吸聚具较多的物质,热量流失殆尽之后,它也会成为黑矮星。
还有理论以为中子星也会经历这样的阶段,终究也会成为黑矮星,所以世界中绝大多数的恒星到最后都会成为黑矮星,只要质量最大的少部分恒星会形成黑洞。
那么为什么迄今为止还没有在世界中看到黑矮星呢?不只是因为这种星体不发光,不容易被看到。更首要的是因为理论上来看世界中构成黑矮星的时刻要比现在世界的年纪还要长得多,就是说,现在世界的年纪还不到构成黑矮星的时刻,所以还无法在世界中看到黑矮星。
为什么这么说呢?咱们来看看上面所讲的黑矮型构成的三种途径所需求的时刻就知道了,首先说能直接构成黑矮星的红矮星,红海星的质量只要太阳的8%~50%左右,虽然它的质量特别小,但它的寿数(主序星阶段)十分长,可达太阳寿数的10~100倍,太阳的寿数被认为可达100~120亿年,即便是太阳寿数的10倍,也可达1000亿年,可是如今宇宙的寿数只要138亿年,很显然这种途径还不足以让红矮星成为黑矮星。
再看白矮星,在橙矮星、黄矮星、蓝矮星这几种星体中,蓝矮星的寿数最短,现在世界中存在的白矮星,也大都是这类星体构成的,可是理论上以为白矮星的自身热量散失到和世界温度差不多的状况是需要历时200亿年左右,仅仅这个时间段就现已超过了现在世界的年纪,所以即便是世界中最早构成的白矮星,也依然没有成为黑矮星。
更何况白矮星构成之后,它仍然会吸收周围的氢气等气体,使得表面发作氢核聚变,有些白矮星甚至会发作氦闪激发la型超新星迸发,在爆炸中烟消云散。因此白矮星便是想冷却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因为白矮星构成之后,一般其周围的物质仍是很丰富的,所以白矮星的冷却时刻一般都会超过200亿年。而中子星因为质量更大,热量更高,周围的物质也愈加富集,所以构成黑矮星的时刻会更长。
由此来看,迄今为止宇宙中仍然没有黑矮星形成,目前这种星体在宇宙中还是不存在的,更不能发现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