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巴黎,世界上第一条全自动无人驾驶地铁线投入运营。2016年,北京,用中国标准、中国第一条无人驾驶地铁线——燕房线开启动车调试。
北京无人驾驶地铁
1998年到2016年,老百姓眼中,是北京地铁织起一张大网;但鲜为人知的是,这18年,靠着一条条地铁线的接力建设,北京连续攻下多个尖端技术,换来轨道交通产业大发展。
南四环公益西桥,百余平方米的实验室里,横着一截不到十米长的黄色列车头,这是全自动运行系统最小实验室。北京交控工程师周驰楠奔波在公司和实验室之间一年多,测试了十几个版本的系统。
房山阎村,刚刚落成的车辆段早有新车入库,燕房线“海豚”新车已经在1公里长的试验线上磨砺了无数次。每次驶出,都引来两侧技术人员驻足观看。
燕房线对北京几代轨道交通研发和建设者来说,已盼了十余年。
十年前,北京开始探索。作为奥运工程之一的机场快轨,是北京第一条按照无人驾驶技术修建的轨道交通线。但这条线路系统整体从西方国家公司购买,在技术上中国人并没有太多话语权,所能掌握到的也只是运营管理。
燕房线则不同,这是中国人第一回以自己的技术、自己的标准修建的全自主全自动地铁线路,所谓全自主,是指系统内各个专业都是自主研发。
所谓全自动驾驶,对于老百姓来说就是可以实现“无人驾驶”。传统列车很大程度依赖于驾驶员的个人反应,人为的因素难以精确控制。而无人驾驶地铁列车在运行中会根据即时发生的情况,第一时间由电脑程序自动反应并作出“决策”。除了能够有效减少因司机的人为参与而对停站时间和运营效率带来的影响,有效缩短行车间隔,全自动“无人驾驶”列车也不会因司机疲劳、突发疾病或其他情况而对列车的运行带来影响。更重要的是,列车运行中,还能够专门对障碍物进行检测,一旦列车接触到障碍物,便会在1.4秒里迅速反应紧急制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