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闻

三国中最被误认为老实没用的人

2021-01-11 世界之最 三国中最被误认为老实没用的人

图片.jpg

罗贯中写《三国演义》,主格调是拥刘反曹的。所以,历史上吴国以及国中的很多重要人物,在小说中都没有进行详细交代。大家比较熟悉的周瑜、陆逊、吕蒙等,也都是因为故事发展到和蜀国有关系才登上了小说的主舞台。其中,赤壁之战毫无疑问是整本小说中对吴国人物进行刻画最多、最深、最生动的情节。于是,鲁肃这个人,就以一种憨厚老实,木讷无用甚至迂腐误事的形象深深地烙印在古近读者心中。

为什么鲁肃会给人这个印象?我认为有两件事是原因。第一件事就是小说中描写赤壁之战时,他作为活动在诸葛亮和周瑜之间的最重要联系人物,被罗贯中赋予了太多本身不具备的特点。小说在那几回里详细写了孔明和公瑾的几次斗智,无论是以偷袭曹操粮草为名的加害,还是著名的草船借箭的故事,都生动体现了诸葛亮的神一般的智慧和周瑜的狭隘心胸。作为故事中最重要的促成人物,鲁肃每次都被写成帮助诸葛亮而使周瑜计谋落空的角色,他作为吴国的谋士却一次次破坏了吴国主将的计划,实在让人觉得他够忠厚老实,说难听点简直呆头呆脑。

然而,孔明和公瑾斗智的故事仅仅是罗贯中案前的杜撰。史书中根本毫无记载,相反,历史上的周瑜丝毫不是心胸狭隘之辈,《三国志》中记载的他百般忍让老将程普的欺辱并最终和其成为莫逆之交的故事就是明证。所以,鲁肃在诸葛亮和周瑜之间活动时所体现的憨厚气,完全是子虚乌有的。

另一件事,就是借荆州。而这又是小说中不足为信的部分。小说写鲁肃几次傻傻地去讨还荆州,结果都被诸葛亮耍了,怏怏还吴被大家笑话。由于没有历史依据,我们完全可以相信这是小说为了表现孔明的应对才智而委屈了子敬。孙权会三番五次地派人去要荆州吗?那是群雄割据,战火纷飞的年代啊,谁会幻想能要回那么多土地呢?即使派人去,也不没必要是鲁肃啊,罗贯中用鲁肃,是因为这个人我们已经在之前的小说情节中已经比较熟悉了,便于在讨要荆州时进行三人对话的细节描写。说到底,还是和上一件事一样,鲁肃成为了别人的配角,被小说家脱离历史地小说化了。

而在真正的历史上,鲁肃是三国时期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讲,他是东吴唯一一个集军事家、战略家、政治家为一身的人物。《三国志》记载,鲁肃第一次和孙权见面时就大受孙权器重,两人彻夜长谈。鲁肃分析天下形势,深谋远虑地预见了三国鼎立的局势。这是比诸葛亮更早却丝毫不逊色的隆中对。他的联刘抗操的决心是整个东吴上下最坚定的,他对孙刘联盟建立的贡献也是最卓著的,他的战略眼光和政治能力,是和他齐名的周、吕、陆这些军事家所不可企及的。

关于讨还荆州的故事,历史中鲁肃还真的参与过。然而,却不是向小说中写的那样像个书生一样跑去求诸葛亮。

史书中说:“肃住益阳,与羽相拒。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诸将军单刀俱会。肃因责数羽曰:‘国家区区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军败远来,无以为资故也。今已得益州,既无奉还之意,但求三郡,又不从命。’”看看,原来我们的谦谦君子鲁肃居然领兵与关羽挑战,挺枪跃马,斥责云长,实在是无愧周瑜临终之托。而他在小说和电视剧中的形象,也荡然无存了。

另外要提的是,历史中的鲁肃绝不是一个书生样,而应该更添很多豪侠色彩。连罗贯中也没有隐瞒他和周瑜之间的故事:鲁肃初见周瑜,就把自己家里存粮的一半送给了周的军队,可见子敬之豪爽!在为东吴效力之前,盘踞在江淮之间的袁术也曾请过出任鲁肃东城长一类的官职。可鲁肃一眼就看出袁术集团的混乱和腐朽,决不是一个可以成事业的地方。于是他果断地离开袁术,跟着周瑜一起投奔了孙氏。可见,鲁子敬并不是愚忠的,他不会像田丰和陈宫那样,明知道自己的主子没什么前途还死心塌地跟着,最终空洒一腔热血。鲁肃是有眼光的,他是良臣,会择木而栖,他又是性情中人,重情重义。这样的人,才是乱世血腥中一颗璀璨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