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闻

国产浏览器的发展历程:外壳浏览器一直延续到今天

2021-01-11 世界之最 国产浏览器的发展历程:外壳浏览器一直延续到今天

一家号称自主研发浏览器内核的国产品牌红芯浏览器,近日完成了2.5亿元C轮融资。但很快就被爆出,红芯浏览器安装文件解压之后,是谷歌Chrome浏览器,红芯无非是在Chrome浏览器的基础上套了一层外壳。

事实上,在国产浏览器的发展史上,从未出现过一家,真正拥有浏览器内核专利的公司,号称“中国首个自主创新智能浏览器内核”的红芯也不例外。

研发浏览器的核心内核技术,一直掌握在外国人手中,排名世界前五的浏览器,微软、火狐、谷歌、苹果,包括Opera浏览器在内,都拥有自己独立的内核技术。

犹如手机中的芯片被外国垄断一样,国内近乎所有的浏览器,都采用了国外的内核。纵观整个国产浏览器发展史,一位了解浏览器的程序员告诉AI财经社:“国产浏览器还需要历史?不都是抄袭吗?”

导致这一结果产生的原因,其实从国内第一款浏览器的发展中,就已经看到了结果。正如第一批国内浏览器创始团队在接受采访时说的那样,国内的浏览器,比拼的不是技术,而是谁更理解用户的需求,谁拥有更多的特色和创意。这样的做法使得国产浏览器一度被称为“外壳浏览器”。一直到今天,他们同样没能摘掉这顶帽子。

图片.jpg

第一代浏览器:MyIE盗取圣火

1999年,一位网名叫做“changyou”的程序员在论坛中发布了一款叫做“MyIE”浏览器。这款浏览器基于微软IE浏览器内核,采用了多窗口浏览,占用了比IE浏览器相对更少的系统资源,并且在页面交互中,标注了手势、视觉化的书签等功能,成为国内第一款浏览器。借用国外浏览器内核,编程自己浏览器的做法,也被后来者模仿,至此成为网友口中“给国外浏览器换个皮肤”的抄袭。

当时的MyIE的确引起了一阵惊叹,MyIE持续更新,最后一版很快到来。因为浏览器能够突破网络审查的代理地址,MyIE官方网站遭遇封禁。当初的作者changyou,在论坛贴出“免费开发,高手可自行修改”的告示后,就此失去联系。直至今日,也没人知道其真实面目。

MyIE对国内浏览器最大的贡献,还是点燃了国内做浏览器的热情。而MyIE的出现也吸引了一位在新加坡从事软件开发的工程师陈杰明,彼时他跟几位网友通过网络组建起了团队,打造更加易用的浏览器,因为工作中可以频繁接触到微软团队,他们团队不断推出新的程序来解决浏览器中的bug。

2003年,陈杰明在MyIE的基础上,开发了一款网络浏览器,以“MyIE2”为名发布,同时在香港成立Mysoft科技软件公司,致力于浏览器的开发。两年后,这家公司北上,陈杰明也携当时的团队,成立了北京傲游天下科技有限公司,浏览器的名字也改为Maxthon。

2006年傲游作国内唯一受微软邀请的中国浏览器,参加了CES2006展会。次年,傲游浏览器下载量突破1亿大关,一时风光无限,成为当时国产浏览器行业的独角兽。

但MyIE的继任者不只傲游一家,还有GreenBrowser,又称绿色浏览器,尽管从界面上来说,绿色浏览器和MyIE极为相似。但因其占用内存更少,启动速度更快,不易崩溃,自动过滤广告等特点,很快崛起,但同时又很快坠落。

TheWorld成为其中另一位佼佼者。同样是通过网络联系,2005年,网名为Breath、xiaoc两个人同样基于对编程的热爱,走到了一起。彼时的浏览器市场,外国软件近乎垄断,他们将自己工作室的名字叫作凤凰工作室,“希望可以像凤凰一样从理想的死灰中复燃,浴火重生”。浏览器名字也在之后改为“世界之窗”。

此后凭借小巧、快速,而且支持多窗口,TheWorld从诞生之初它就获得了不错的口碑。但同样他的技术内核,还是来自于IE。在2006年凤凰工作室接受采访时,被彼时的记者质疑为“外壳浏览器”。一语成谶,如今看来,在擅长走交互和创意,而并非深耕底层技术上,国产浏览器公司显然采取了更省力的办法。

在那次采访中,凤凰工作室表示,外国浏览器内核提供基本功能,但种种应用都需要依靠外壳来实现,国内不同浏览器之间,比拼的不再是技术,而是,谁更能理解用户的需求,更多的特色和创意。直到今天,情况同样未能好转。

图片.jpg

第二代浏览器混战:巨头之战

在傲游浏览器高达一亿次下载之后,巨头开始注意到这个市场。尽管并没有内核,但浏览器在PC时代,一直是拉开互联网大幕的一门最古老的意。

尽管早在2000年11月,腾讯就发布了TT浏览器,成为当时国内最早的多页面浏览器之一。但市场反响一直不好。两年后,腾讯针对最早发布的版本进行了彻底的优化,依旧没有跟上节奏。彼时的中国还是IE浏览器的时代,对诸多刚刚面对网络的用户,他们只能记住桌面上那个大大的e图标。

2008年,腾讯TT浏览器对之前高级参数的浏览器进行了全面的重构,代码全部重写,推出了具有多线程功能的页面浏览器——腾讯TT,再次冲击国内浏览器市场。

同年,主打安全软件的360也开始注意到了浏览器市场。彼时360采取的策略是,同之前就已在浏览器领域小有成就的凤凰工作室合作,推出了一款主打安全的360安全浏览器。在宣传中,360表示,360安全浏览器拥有全国最大的恶意网址库,采用拦截技术,可以自动拦截攻击。开始与其他巨头争夺市场。

同样,彼时的互联网门户巨头搜狐,也敏锐的开始了浏览器市场的变化。其子公司搜狗,开始研发自己的浏览器。基于谷歌内核,彼时搜狗浏览器最大的特点是能够为用户提供跨终端无缝使用体验。凭借首创的“网页关注”功能,搜狗浏览器开始了自己在浏览器市场的攻城略地。

巨头的入场,一时间将浏览器市场引燃,几乎所有的科技公司都开始研发自己的浏览器,阿里百度也不例外。但各家并非掌握核心技术,“外壳浏览器”使得竞争日益激烈,基于同样的内核很难形成竞争优势。一直深耕浏览器市场的傲游,再次成为行业中的先行者,推出了第一款双核浏览器。

所谓的双核浏览器,其本质无非为,在浏览器的底层技术中,将国际主流内核拼在一起,实现更多的功能。傲游3率先成为第一款双核浏览器,彼时它融合了IE浏览器的Trident内核和苹果浏览器采用的Webkit内核,以(兼容模式)+(高速模式)成为亮点。

随后腾讯TT浏览器改名为QQ浏览器,也推出和傲游3内核相同的浏览器。此后包括金山猎豹浏览器在内的多家公司迅速跟进,依靠不同的吸睛功能,抢占市场。在彼时的PC端,大量软件以捆绑下载的方式快速获取下载量,巨头通过导流,自己浏览器都快速崛起。

2011年3月,奇虎360花了220万美元及股票收购了世界之窗浏览器。作为第一批入场的浏览器,世界之窗最终没能敌过资本的力量,当初MyIE的继承者,也仅剩傲游一家。2013年年初,360邮件显示已经停止维护世界之窗浏览器,推荐360浏览器。尽管此后凤凰工作室依旧运营世界之窗浏览器,但他已失去此前的市场。

而随着移动互联网浪潮来袭,一家从功能机时代,就精耕移动端浏览器的公司,逐渐走到了舞台中间。

图片.jpg

移动浏览器:新巨头崛起

2012年,以小米手机崛起为标志的移动互联网浪潮席卷互联网公司。浏览器的安装平台也开始从PC端走向移动端。

早在2004年功能机时代,UC就注意到手机浏览器市场。UC优视在全球首次将云端架构应用到手机浏览器领域,开始了移动领域的浏览器尝试。尽管彼时的移动网络速度和手机性能都不能支持UC获取更多的用户,但随着3G时代的来临,UC就逐渐显现出其提前入场的优势。

从塞班到安卓,在移动互联网领域UC逐渐崛起,但真正属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还要等到4G网络大面积建设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彼时的UC也开始逐渐露出獠牙。

凭借在内容领域的发力,视频、小说、购物等多种功能,UC抢到了移动互联网浏览器的第一张票。此后QQ浏览器和360浏览器分别入局,但UC已率先抢占先机,在国产浏览器中,移动端的装机量迅速攀升到第一的位置。尽管在2014就已经实现了市场第一的目标,但UC最终,还是被巨头收购。彼时,这一收购案也被誉为互联网最大并购方案。

此前阿里和百度在浏览器上一直没有形成什么竞争力,巨头怎么可能没有浏览器?阿里和百度同时看好UC,提出收购意向。在最终被阿里收购前,UC先后拒绝了百度两次巨额收购方案。2014, UC优视全面并入阿里巴巴集团,成为阿里巴巴移动事业部的核心产品,彼时的UC已经估值50亿美金。

而同时2016年,360联合昆仑万维收购了此前陷入危机的Opera浏览器,昆仑万维周亚辉成为公司CEO。Opera浏览器成立于1995年,最初拥有自己的内核Presto,但后来同样开始使用谷歌内核。被收购的两年后,Opera浏览器扭亏为盈,转身在全球收获近4亿用户,与今年6月29日提交了上市申请。

浏览器向来是巨头们必争的流量入口,不管是互联网还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作为巨大的流量入口,没有哪家敢放松。而过程中的中小公司则很容易被挤掉。1994年,网景公司推出了第一代网景浏览器1.0.迅速占领了大部分份额。而当彼时的巨头微软意识到网景对自己的威胁时,他们收购了另一家浏览器公司,在其基础上开发,将自身的操作系统和IE浏览器捆绑销售,很快将网景公司的市场挤掉,成为浏览器行业的霸主。

而国产浏览器市场同样面对这样的情况,巨头们纷纷分布局抢占市场后,独立浏览器公司越来越难以生存。纵观整个国产浏览器的发展之路,无非是搭建在外国公司内核之上的华美衣裳,就像芯片基于手机,发动机基于汽车,不把核心零部件掌握在手中,中国巨门们的位置,永远不会踏实。

在自建内核上,此前从未有巨头声称自主研发了浏览器内核,一位对浏览器了解的人士告诉AI财经社,浏览器的内核并非像芯片那么重要,在代码开源的情况下,自主研发不仅研发周期长,费用高,最终很可能并没有开源的好。在这种情况下,公司一般都会采用外国公司的内核。

UC曾用时3年打造的U3内核,同样是基于Webkit内核;傲游CEO陈明杰也仅仅说过:“我们对浏览器内核基本上是全盘掌握的,里面的每个代码我们都是了解是做什么用的。”如今的市面上,只有红芯曾表示,自主研发了浏览器内核。现在看来,不过是一场骗局。

截止目前,尽管在用户量排行榜上,前8名中,依然存在UC浏览器、Opera浏览器,QQ浏览器,百度浏览器的名字。但可惜的是,直到目前,“外壳浏览器”的帽子依旧被紧紧的戴在国产浏览器的头上。号称真正自主研发内核的红芯,不过给谷歌换了件衣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