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藏历史上,六世达赖喇嘛是最有名的情僧,也是个伟大的诗人。藏族人念的最多的是六字真言,唱的最多的就是仓央嘉措的情歌。从他留下的情诗来看,他是个有灵气的诗人,真诚的恋人,也是个不守清规戒律的小和尚。他的一生是难以捉摸的传奇,三百多年来吸引了无数人去探秘追寻。
六世达赖仓央嘉措
十五岁才知道自己是转世灵童
1682年2月25日,在刚刚重建峻工的布达拉宫里,五世达赖罗桑嘉措圆寂,他的亲信弟子桑结嘉措,为了继续利用五世达赖的权威掌管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事务,秘不发丧,向外界宣布,达赖喇嘛已“入定”,进行无限期的修行,静居高阁,不见来人,一切事务均由“第巴”负责处理。在藏语里,第巴的意思是由达赖任命、管理卫藏行政事务的最高官员,俗称“藏王”,当时的第巴就是桑结嘉措。
桑结嘉措一面欺瞒僧侣民众和康熙皇帝,一面迅速派人到民间寻找转世灵童,这样,日后一旦真相败露,也能马上迎六世达赖入宫。
寻找转世灵童的地点,选在了西藏南部门隅纳拉山下,这里偏僻、安定,容易保守秘密,并且那里的人们大多信奉红教,即藏传佛教的宁玛派,诞生一个黄教教主出来,将有利于黄教势力的扩大。
按照当时黄教的规矩,哪个婴儿抓取了前世达赖的遗物,即证明是达赖转生。一名叫阿旺嘉措的农奴之子就这样被选中,但桑结嘉措的使者并没有把意图告诉孩子的父母。
1696年,康熙皇帝在平定准噶尔的叛乱中,从俘虏那里偶然得知西藏五世达赖已圆寂多年。康熙十分愤怒,致书严厉责问桑结嘉措。桑结嘉措一面向康熙承认错误,一面派人去门巴迎接转世灵童。当年的灵童已成长为15岁的翩翩少年,在世人钦羡的目光下,他从农奴的孩子转眼变成至高无上的活佛,而告别亲人、恋人、自由的愁苦,只有少年自己知道。
最大的王,最美的情郎
1697年,阿旺嘉措被从藏南迎到拉萨,途经浪卡子县时,以五世班禅罗桑益喜为师,剃发受沙弥戒,取法名罗桑仁钦仓央嘉措。同年10月25日,于拉萨布达拉宫举行坐床典礼,尊为六世达赖喇嘛。
在布达拉宫,仓央嘉措受到严格监督学经修道,他常走出庭院散心,而那些年老的经师则亦步亦趋地跟随着他,恳求他继续学经,生怕被第巴责骂。仓央嘉措出身红教家庭,红教教规并不禁止僧侣娶妻生子,而黄教则严禁僧侣接近女色,更不能结婚成家。对于种种清规戒律繁文缛节,仓央嘉措难以适应。
仓央嘉措虽有达赖喇嘛之名,却并无实权。第巴独掌大权已久,达赖喇嘛只能作为傀儡存在。生活上遭到禁锢,政治上受人摆布,仓央嘉措内心抑郁,索性纵情声色,这既出于他对自由与爱情的向往,也是他对强加的戒律和权谋的故意反叛。就像他那首著名的诗歌写的:
“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据传说,他一到晚上就化名达桑旺波,以贵族公子的身份,流连于拉萨街头的酒家、民居,再后来,竟“身穿绸缎便装,手戴戒指,头蓄长发,醉心于歌舞游宴,夜宿于宫外女子之家。”
相传仓央嘉措在入选达赖前,在家乡有一位美貌聪明的意中人,他们终日相伴,耕作放牧,青梅竹马,恩爱至深。进入布达拉宫后,他厌倦深宫内单调而刻板生活,时时怀念着民间多彩的习俗,思恋着美丽的情人。他便经常微服夜出,与情人相会,追求浪漫的爱情生活。
他某天晚上在雪中去秘会情人,回来时留下脚印,执掌戒律的铁棒喇嘛发现,以为有刺客,便进入仓央嘉措寢宫,发现他一个人睡在屋里,铁棒喇嘛于是循着脚印向另一方走去,找到了仓央嘉措情人的家,率领僧侣以酷刑将这个情人处死。
关于类似的浪漫传说还很多,但都以悲剧而告终。
在仓央嘉措的情人中,最著名的莫过于玛吉阿米。玛吉阿米在藏语中意为未婚的姑娘,这究竟是仓央嘉措某个情人的真名,还是一种广义的代称,历来存疑。但仓央嘉措写给玛吉阿米的诗流传很广:
“在那东方的山顶,升起洁白的月亮,玛吉阿米的脸庞,渐渐浮现在我心上。”这首诗被现代歌曲广为改编传唱。
放浪形骸并没有让仓央嘉措真正感到快乐,毕竟他永远不可能回到少年时代的自由天地,永远不可能与任何一个情人长相厮守。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这是仓央嘉措诗歌中最著名的一首,翻译的质量也属上乘。从中可以读到这位活佛的痛苦,也能读到他不同凡俗的悟性。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早在明末清初,黄教为取得西藏统治权,联合蒙古四部之一的和硕特部,用武力击败了当时执政西藏的藏巴汗及噶玛噶举派。但和硕特部军队在西藏取得胜利后,长期屯驻当地不退。五世达赖圆寂后,桑结嘉措便开始了与和硕特汗王的斗争。到仓央嘉措入主布达拉宫时期,权力的较量白热化了。
桑结嘉措终于决定先下手为强,他秘密派人在和硕特首领拉藏汗的饭中下毒,却被发现,拉藏汗大怒,立刻调集大军击溃藏军,杀死桑结嘉措,并致书清政府,奏报桑结嘉措谋反,又报告说桑结嘉措所立的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沉溺酒色,不理教务,不是真正的达赖,请予贬废。
康熙皇帝于是下旨:“拉藏汗因奏废桑结所立六世达赖,诏送京师。”
据传说,仓央嘉措被押解离宫之前,十分坦然平静,也许九年宫内生活使他饱受精神之苦,不论以怎样的方式离开,都是一种解脱。他走出宫门,忽然回头对随从说,“不要散失我的诗稿,来日还要交还给我的。”
1706年,仓央嘉措在押解途中,行至青海湖畔去世,据《圣祖实录》记载:“拉藏送来假达赖喇嘛,行至西宁口外病故”,时年24岁。
还有人传说,他是舍弃名位,决然遁去,周游蒙古、西藏、印度、尼泊尔等地,后来在阿拉善去世,终年64岁。
尽管从黄教教规来看,仓央嘉措品行有瑕,但虔诚的藏人认定他是达赖转世的化身。仓央嘉措为人谦恭有礼,虽游荡市井却从不仗势欺人,写下那么多脍炙人口的情歌,被藏民衷心热爱。
传说仓央嘉措动身时,无数为他送行的人们泪流满面,他的身前堆满了数不清的洁白哈达。
仓央嘉措唐卡画像
美丽的“误读”
仓央嘉措被废黜后,拉藏汗另立益西嘉措为六世达赖。
西藏各阶层僧俗群众,尤其是拉萨三大寺上层喇嘛们,坚决反对拉藏汗擅自废立达赖喇嘛,他们要寻找仓央嘉措的转世灵童。喇嘛们细心整理了仓央嘉措的遗物,发现这样一首诗歌:
“跨鹤高飞意壮哉,云霄一羽雪皑皑,此行莫恨天涯远,咫尺理塘归去来。”
后来的民间传说认为,这是仓央嘉措写给一位嫁到理塘的情人的,在当时,喇嘛们认为这就是六世达赖的转世吉言,他驾鹤飞往理塘,他日还将归来。喇嘛在理塘找到一位名叫格桑嘉措的灵童,后来他被尊为七世达赖。
仓央嘉措身已远去,他的故事和诗歌却代代流传,藏族人热爱这位至情至性的活佛,赋予他许多美丽神奇的传说,近年来,藏文化在内地流行起来,又有人把一些带有宗教特色的现代诗歌安在仓央嘉措名下。
广为传播的的是电影《非诚勿扰2》中的两首诗,打动了很多观众,网上盛传这都是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诗。一首是《见与不见》:
“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
经考证,这首诗并非出自仓央嘉措之手,是当代诗人扎西拉姆·多多的作品。
而另一首是片尾曲,说是改编自仓央嘉措的《十诫诗》,也是一个著名的“伪作”,其实“十诫”中只有前两诫出自仓央嘉措之手: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从“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这句开始,都是后人添加的句子。是被后人逐渐演绎成长诗。仓央嘉措几乎从未写过长诗,而且只用藏文写诗。依藏文格律大多是六言四句,极少六言六句。
为什么会误读?也许是后人对这位至性至情的喇嘛喜爱的一种美丽寄托吧。关于他的文献资料实在太少了,只留下百余首动人的情歌,“写成的黑色字迹,已被水和雨滴消灭;未曾写出的心迹,虽要拭去也无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