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清晨,来自全国各地的14.5万名群众齐聚天安门广场,观看隆重的升国旗仪式,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9周年。
4:00
凌晨4时,天还黑着,夜凉如水,华灯倒映下的长安街已是人潮涌动。有欣赏沿街夜色的一家老小,有蹬着单车或健步如飞夜跑的小伙子,也有刚从北京站出站拉着行李箱行色匆匆的旅客。络绎不绝人群的目的地只有一个——天安门广场。
天安门广场早已变成了节日的海洋,月光、星光、灯光互相辉映,以“祝福祖国”花篮为中心的摆花将广场装点得喜庆美观,成了拍照的最佳背景,不少人举起了自拍杆,和花篮合影留念,大家用拍照的方式为祖国母亲献上最衷心的祝福。
最引人瞩目的是广场上的群众。有全家总动员看升旗的,有学生集体前往的,也有来京旅游的旅行团。大家或坐或立,将广场面向国旗杆的那一区域围得里三层外三层。
尽管早已人山人海,仍不断有群众赶来,排队、安检、入场,一切井然有序。现场工作人员说,来的最早的观众昨天夜里9时就来排队了,今天凌晨3时,天安门广场就已经满是来看升旗的观众了,后来的观众就在广场东侧的东长安街上等待升旗。人人热情洋溢,他们挥舞着手中的国旗,还有人在脸上涂上了国旗,相机定格了一张张笑脸。
东方的天空由黑变深蓝,少人难掩兴奋的心情,纷纷起身,畅聊起看升旗的故事。
退休历史教师许雅娟带着全家人一起来看升旗,这是她连续三年观看天安门国庆升旗仪式了。
“我教了十多拨学生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来到现场看升旗感受更加深刻真切。我们小时候吃不饱穿不暖,改革开放之后,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哪能想到今天中国能有这么强大?”她笑着说:“年轻学生们应该都来看升旗仪式,接受下爱国教育。”
刚从安徽老家来北京旅游的郑英今年66岁了,头一次看升旗的她紧紧搀着老伴的胳膊,语气激动:“我们是在家种稻子的农民,这些年日子过得好了,还有闲钱出来旅游了,打心眼儿里真高兴!”老两口咧嘴乐着,他的儿子赶快用相机记录下这个瞬间。
5:00
不到凌晨五点,广场的游客已经饱和,大家兴奋激动地等待仪式开始。
来自杭州的张亚红带着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来看升旗。“我自己来看过两次天安门升旗了,孩带着孩子来还是头一回呢,让她也尽早体验一次天安门看升旗!”她给女儿拍了一组天安门为背景的照片,兴奋地说。她和老公在杭州当地开了几家连锁火锅店,她连连感慨:“政府给了我们普通创业者如免税、营业执照一站式办理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我们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啦!”
快到6时,天微微亮,太阳露出了红色的面庞,天安门广场上,人群逐渐安静了下来,人们都不时低头瞅一眼时间,屏息期待等待已久的升旗时刻。
2018年1月1日起,由人民解放军担负国旗护卫和礼炮鸣放任务,此前守卫国旗35年的天安门国旗护卫队(1991年以前为“天安门国旗班”)光荣结束使命。这也是新调整后的天安门升旗仪式首次亮相国庆节。
6:12
6时5分,礼号手在天安门城楼吹响升旗号角,升国旗仪式正式开始!“来了,来了!”观众翘首以待,有的踮起脚尖,有的家长把孩子抱起,小朋友兴奋地挥舞着双手。
96名着陆海空礼服的护旗队员挺拔威武,从天安门城楼券门出发,齐步通过汉白玉的金水桥。护旗队由前至后依次为陆海空军国旗组3人、陆海空军分队长3人、陆海空军队员90人。
出金水桥后,96名护旗队员由齐步换正步,端枪护卫国旗行进。铿锵有力的正步足音激荡在观众耳畔,这是中国军队迈向崭新未来的坚定步伐,彰显着中国军人的气质和风貌。护旗环节由原来的肩枪改为端枪,这一动作象征着既护卫着国旗,也向国旗敬礼。
庄严神圣的时刻到来了!6时10分,新年第一缕阳光掠过地平线,照耀在雄伟的天安门广场上。
“向国旗敬礼!”护旗队分队长下口令,同时行举刀礼。3人升旗组着陆海空军礼服,代表全军官兵。
“接旗、转体、安旗、解旗、按钮、展旗、立正、敬礼”八个动作一气呵成、分毫无差,升旗手右臂一扬,鲜艳的五星红旗舒展在天空中,伴随着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迎风飞扬。
国旗缓缓升起,现场观众自发齐唱国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随着红旗的升起,唱国歌的人越来越多,最后万人齐唱,歌声嘹亮,令人热血沸腾。
随着国旗升至旗杆顶端,1万羽和平鸽翱翔蓝天,绕着广场盘旋,广场上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人群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祖国万岁”的欢呼声。
这一刻,14.5万群众的脸上洋溢着幸福和欢乐,写满了骄傲和自豪。群众仍久久不愿离开,纷纷在天安门广场拍照留念,迎接国庆节的到来,向祖国送上深深的祝福。
我的祖国,生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