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闻

青岛“海水稻”迎来收割 普通老百姓还要多长时间能吃上

2021-01-11 世界之最 青岛“海水稻”迎来收割 普通老百姓还要多长时间能吃上

10月10日下午,位于青岛市上马街道的稻作改良示范基地,由袁隆平院士领衔、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研发的“海水稻”(耐盐碱水稻)迎来收割测评。

当日15时许,在位于青岛市城阳区上马街道的盐碱地稻作改良示范基地一片金黄,灿烂的稻穗随风飞舞。这片荒废多年的盐碱地种出了水稻。

据介绍,今年5月28日,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在我国五大主要盐碱地类型和延安南泥湾次生盐碱与退化耕地共六地,同时进行水稻插秧,建立稻作改良试验示范基地,开展耐盐碱水稻品种审定区域种植试验和盐碱地稻作改良技术产业应用示范。

记者在现场看到,多名工作人员脚穿雨靴、手持镰刀进入稻田,开始人工收割。

收割测评现场,青岛农科院赵爱鸿副院长、青岛农业大学韩仲志教授、东营农科院娄金华院长和中科院东北地理所王志春研究员等七名专家组成的验收小组,对这边种植的水稻材料1803进行测评,为保证数据的准确性,这里采用人工收割的方式,现场测评小组对该材料分3个地块取样,经测量、收割、脱粒、称重、去杂、水分测定等多道工序,专家组将所有数据汇总计算出亩产量。

经过专家四个多小时的现场测算,青岛海水稻种植基地的编号为1083的水稻材料亩产261.39千克,标志着耐盐碱水稻在这边盐碱地上试种取得初步的成功,下一步技术团队将在区试和生产性试验上继续尝试,早日通过国家品种审定。

当日同时测产的黑龙江大庆基地耐盐碱水稻测产结果为每亩210公斤;新疆喀什测产结果为每亩549公斤。此前完成测产的陕西南泥湾为每亩636.6公斤;浙江温州基地的测产结果尚未公布。

据了解,东营基地水稻材料目前正处于最后成熟期,将于10月下旬开始大面积收割。

青岛海水稻团队技术中心的工作人员王克响介绍说:

“今年这些种植测评的数据将与其他试种基地和区试点汇总,为下一步的生产性试验提供重要的数据依据,争取最快2019年拿出第一批海水稻审定品种,2020年实现大面积推广种植。”

记者了解到,城阳上马稻作改良示范基地项目一期开工计划1000亩,未来这里将建设“十里桃源、万亩稻香”的美丽田园。

这是否意味着

青岛市民很快就能吃到“海水稻”了呢?

记者了解到,一个新稻米品种的出现有漫长的路要走,在没有通过“国审”之前,这些收获的海水稻种子只能称之为“材料”,还不能端上普通老百姓的餐桌。据介绍,一个新品种的面市要经过几个阶段,首先是实验室阶段,要在实验室里选出种子材料。之后的试验田阶段包括预备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其中预备试验1年,区域试验2年,生产试验1年,此后才能够进入审定阶段。

目前,在青岛也只是试验田和区域种植试验阶段,只有在培育出真正符合其他区域广大盐碱地适合种植的种子材料之后,才能够进行国家品种审定程序,“光国审就需要至少两年的时间,国审通过之后,这些种子材料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海水稻的品种,也才能大规模种植,进入商业化种植阶段。”而按北方水稻180天成熟期来计算,海水稻要真正端上普通老百姓的餐桌至少也得四至五年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