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8亿网民都不够用了!”这句话,是用来调侃影视剧网络播放量造假的现象。
据媒体报道,近年来视频网站蓬勃发展,平台上常会出现点击量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爆款”影视剧。
然而,当视频点击量已成为评价影视剧成功与否的关键,点击量造假产业链也应运而生。
重视“流量”,本没有错,点击量、播放量是衡量一部影视剧受欢迎程度的重要标准。
但是,如果把“流量”作为唯一的评价维度,就有问题了,更不要说,播放量造假等乱象,还会扰乱市场、误导观众和投资人,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后果。
播放量造假,就如同收视率造假,因利益而生
播放量上去了,相关利益方便可“名利双收”,既能扩大市场影响力,又能获得真金白银的利润。
有人因此“另辟蹊径”,在播放量上造假,也就不足为奇了。而且,这种造假行为,似乎并不会受到多大的惩罚。
今年,国内首起因“刷量”引发的不正当竞争案宣判,作为被告的刷量公司被判赔偿原告某视频网站50万元,并登报道歉。而更多的“刷量”、造假,仍在暗中进行着。
即使没有造假,播放量本身的水分也不少。
“播放量”这个概念,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
一部电视剧播放量达到几百亿,怎么来的?
预告片、片花、下集预告、片段短视频,看一个算一个播放量,一个观众就可能贡献几百个播放量。这样算出来的一个个惊人数字,实际“含金量”很可疑。
而在“流量”指挥棒下,一些制片公司执迷于“流量明星”、狗血剧情,作品粗制滥造、质量低下,口碑与“流量”倒挂,也已经让很多观众不再买账。
前段时间,某视频网站宣布关闭“前台播放量”,取代以更具综合性的评价方式“内容热度”,受到关注和好评。
这说明,业界也在反思“唯流量”的评判方式。
对于播放量造假等行为,一方面要建立起惩罚机制,改变造假低成本的状况,另一方面,也要更新“算法”,让更科学的评判标准,激励更多优秀作品的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