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6年,米歇尔·奥巴马又出书了!
今天,由米歇尔撰写的名为《蜕变》的自传在北美上市。在书中,她不仅回忆了奥巴马刚就职时如何艰难执政,更直接表示现任政府正在毁掉奥巴马的政治遗产,称“永远不会原谅特朗普”。
此外,她首次谈到了自己和奥巴马的一些不为人知的经历,比如两人关系曾在后者忙于政务时出现危机,为此曾咨询情感专家,还披露了自己在流产后接受过生育治疗,最终通过试管受精才有了两个女儿。
这与多年前米歇尔曾推出的处女作风格迥异。那时,她的那本“农妇日记”《美国式种植》,主要记录了她在白宫开辟和培育菜园的创举,还提供了白宫厨师的独家菜谱。
看来退休后,不仅奥巴马卸下了重担,米歇尔也彻底放松了下来。提前看到新书的《纽约时报》认为,米歇尔在书中的形象是一位坚信丈夫能力的同时,又对现实不抱有幻想的第一夫人。
的确,她从不抱有幻想。虽然没有惊人的美貌、高贵的出身,但米歇尔就靠着这种脚踏实地的风格和那股自信乐观的劲头,挺过了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改变了历史。
米歇尔从小生活在芝加哥南部的贫民窟里,父亲是一名锅炉维修工,母亲是学校的一名秘书。一家人租住在她的姨妈家,整个屋子只有一间卧室——其实只是将客厅一隔两半,她和哥哥睡在阁楼上。
米歇尔(右)和哥哥
他们周遭的每一个家庭都在走下坡路,米歇尔的父母却从不放纵自己的子女。除了规定孩子们每天只能看一个小时的电视,夫妻俩还会开车穿过所有街区,让孩子们坐在后座上一边看风景,一边讨论趣事。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坚强起来,因为人们总是会有意无意地对黑人小孩子说:“你不够优秀。”
既然不能改变现状,那就通过努力改变未来。
在父母的教育下,这位来自贫民窟的少女学业优异,跳级、读天才班,中学读的更是芝加哥第一所精英公立中学——惠特尼·扬高中。
作为一个在公立学校读书的黑人女孩子,米歇尔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连老师都告诉她,不要制定太高的目标。旁边的人们也都在暗示,成功并不属于像她这种来自芝加哥南区的小女孩,但米歇尔一直在心里告诉自己:付出总有回报……
因为学校离家太远,来回路程要3个小时,当同龄人还在为母亲的叫醒而生气时,每天早上4点半起床的米歇尔已经坐在公交车上看书了。如此努力的她不仅连续4年获得优秀学生,还成为学生会财务部长,并在高中毕业仪式上被选为学生代表演讲。
高中毕业时,米歇尔申请了常青藤盟校之一的普林斯顿大学。因为父母对她说,“像我们这样的黑人,只有去上普林斯顿,才有出路。一定要上普林斯顿。”
1981年,米歇尔实现了母亲定下的目标,进入普林斯顿大学,主修社会学专业,兼修非洲裔美国人历史,是班上靠奖学金维持学业的少数几个学生之一。4年后,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又考入哈佛法学院。
刚进入哈佛时,米歇尔每天都处于紧张的状态,“身边的每个人都比我聪明,我怀疑自己被录取是一个圈套。无论我做什么,都不够好。”
为了抵抗这种压力,她把所有时间都用来学习,从不参加通宵活动,平时的娱乐也只是和朋友们一起看《考斯比一家》,这是一部描写精英社会里的黑人的故事。
1988年,米歇尔获得法学博士学位,比未来的丈夫兼校友奥巴马还早毕业了一年呢!
从哈佛毕业后,米歇尔进入了全美六大律师事务所之一的盛德律师事务所,她是这里的第一位黑人员工。别看头衔只是助理律师,从工作的第一天开始,她的薪水就超过了父母薪水的总数。第二年,所里来了一个看起来有些“傻兮兮”的实习生,因为同样来自于哈佛,这个人被分配给米歇尔做助手,他就是奥巴马。
奥巴马在工作上没有亮眼的成绩,却在两年后做了一件令事务所同事大吃一惊的事情,他追到了职位比自己高、薪水也比自己多的米歇尔。多年后,奥巴马在回忆录中对于自己这段爱情的描述非常简洁:“最后,我把她磨垮了。”
1992年10月18日,米歇尔和奥巴马结婚了。婚后,他们过着“夫唱妇随”的生活。
米歇尔曾这样描述她理想的生活:“对我来说,生活就是结婚生育、买房子有自己的家,贝拉克(奥巴马)可能是一个律师行的合伙人,或者是个教师,或者在社区工作。我们看着孩子长大成人,接受教育。然后参加他们的婚礼,抚养我们的孙儿。”
奥巴马也如她期望的,在芝加哥法学院任教。为了支持丈夫的工作,米歇尔放弃高薪的律师工作,从芝加哥市长助手、非盈利机构执行董事,一路做到芝加哥医学院副院长,成为奥巴马的同事和上司。
事业上顺风顺水,但米歇尔并不开心。原来婚后没多久,她就怀孕了。初为父母的喜悦让夫妻俩忘记了所有烦恼,可几周后米歇尔流产了,悲伤一下子毁掉了他们曾有的乐观。
最后,他们选择了试管受精。整个过程漫长而艰难,对女性来说更是一种折磨,许多夫妇甚至需要尝试不止一次才能成功。在书中,米歇尔写道,因为“贴心、体贴的丈夫”当时在州立法机关工作,让她“只能靠自己的力量把生殖系统提高到最高效率”。
令人高兴的是,在他们的努力下,两个女儿分别在1998年和2001年出生,米歇尔也逐渐找回笑容。
身为一位职业女性,米歇尔也坚持要做到家庭和事业兼顾。她每天晚上9点半准时上床,早上4点半起床后先在跑步机上跑一会儿,然后收拾丈夫扔在篮子里的脏衣服打扫卫生,接着开始准备早餐,并准时叫女儿起床。
突然有一天,平静的生活被打乱了,奥巴马要弃文从政。这个决定一度让米歇尔抓狂,因为以前的她总是觉得只要丈夫在家,一切都会好起来。不过后来她意识到,即使奥巴马不在家,自己依然可以依恋他。如果真需要有人帮忙,她可以找其他人,不一定是奥巴马。
渐渐地,米歇尔从一开始不支持奥巴马从政,到后来彻底转变成了他的得力助手,不遗余力地帮助他。
2007年,奥巴马宣布参选美国总统,她以奥巴马戒烟为条件支持他竞选,并停掉大部分工作全力为丈夫助选。要知道,她并不喜欢政治,可丈夫竞选总统就这么一次。
但没有人知道,为了说服自己理解丈夫的想法,米歇尔曾在一张纸上列出了一旦奥巴马当选,她将会有哪些损失:生活将被曝光在所有人的面前,毫无隐私可言,这也许是一场灾难;要放弃未来4年、甚至是8年的职业生涯。她还考虑到一旦奥巴马遭遇刺杀,自己将和女儿们怎么办……
她发现,尽管未来的困难重重,自己依然想帮丈夫实现“美国梦”。米歇尔主动做奥巴马的智囊团,并通过自己强大的人脉、极富表现力的演讲,为丈夫筹款拉票。在外人看来,她简直是在支持一个疯子,因为黑人总统在美国历史上从未有过。
总统选举前夕,米歇尔的一场助选演讲打动了所有人。她不吼叫,也不谩骂攻击,而是很温馨很亲切,像唠家常一样,讲关于女性和孩子的未来,讲所有普通家庭关心的事,以至于奥巴马自己都说,“米歇尔一开始演讲,我就会泪水模糊 ”。
在美国有一个潜规则,“当你不会知道选谁做总统时,就看看谁的妻子适合做‘第一夫人’吧!”
米歇尔端庄大方、自信随和的形象,成为奥马巴竞选的有力筹码。后来,他们真的成功了。
2008年,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更以美国第一位黑人总统这一非凡意义载入史册。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米歇尔的支持,人们甚至称她是奥巴马成功背后的“秘密武器”。
就这样,米歇尔跟着奥巴马作为“第一夫人”住进了白宫。在她之前,“第一夫人”大都是丈夫的陪衬,像花瓶一样摆放在美国总统的旁边。但她不想让自己属于白宫文化的一部分,她仍然是她自己,热爱流行文化,亲近大众生活。
为此,她在白宫开辟菜园亲自耕种,积极投身各项公益事业。“第一夫人”的身份给她带来了比以前作为职业女性时更多的工作,但做事喜欢亲力亲为的米歇尔从没请过保姆,若有事外出,会请母亲照顾孩子。同时,她也像母亲教育自己一样严格教导两名女儿:
“外出旅行时,必须就所见所闻撰写报告”,
“非周末时间不能看电视”,
“计算机只能用来做功课”……
很多美国政治人物开玩笑说,希望可以将自己的孩子交由米歇尔严格管教。
8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在这8年里,米歇尔作为“第一夫人”的超高人气,光环堪比奥巴马,在美国历史上极其少见。
2017年,在白宫进行最后一次“第一夫人”的演说时,米歇尔几度哽咽,8年的时间里,她对这里充满了感情。但她依然鼓励那些对前途迷茫的年轻人。她说:“我想让我们的年轻人知道,你们很重要!不要害怕,要专注,要有决心,并充满希望。要用你们受到的良好教育让自己强大起来,然后走出去,用你们受到的教育去帮助这个值得你们无条件付出承诺的国家变得更好!用强大的力量和希望去做一个先行者的典范,不要畏惧。”
从贫民窟姑娘到哈佛才女、律政精英,再到总统夫人,她从麻雀变凤凰,成为当今世界最耀眼的女性之一,靠的不是攀附权贵,而是源于从不幻想的坚强和底气。
“你不行”“你不够优秀”,曾是米歇尔听过的最多的话。回首过去,她只想说:“如果任何人告诉你,你不够优秀,你不行,我希望你不要听进去,然后用时间来证明他们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