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选近现代印度史上最重要的人物,甘地一定名列其中,他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通过绝食进行抗争等方式都算得上民族独立史上奇葩的存在。
那么,这样一位永远以瘦骨嶙峋、不穿衣服的形象示人的印度国父、圣雄甘地,到底是这样一个人呢?
甘地是商人的后代,实际上,在印度语里,“甘地”这个名字本身的字面意思就是:“食品商人”,他出生贵族,父亲是藩王的首相。13岁时就娶了一位同龄的妻子,对方同样出自一个富有的商人之家。
虽然甘地最重要的思想是“非暴力不合作”,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是一个以家暴为乐的渣男。他的妻子后来得了肺炎,甘地却不同意她使用青霉素,结果直接导致了她的死亡。
甘地19岁时他留学英国攻读法律专业,回国后在孟买从事律师工作,可惜工作不出色、日子也不太好过。
甘地24岁时,长期出差南非。有一次他拿着一等座的票对号入座,结果连人带包被扔出了火车。因为在彼时南非,从政府到法律都规定印度人是劣等民族,必须被歧视,只能坐三等座。
甘地长期吃素,每周一天通过冥想来反省内心,甚至还用禁欲来对抗本能的生理需求,而他练习禁欲的方式也堪称举世无双的奇葩。
在英国历史学家亚当斯的《甘地,赤裸裸的雄心》一书中,这样记录甘地的禁欲私生活:他经常和漂亮的一丝不挂的漂亮女性一起沐浴、躺在一张床上,有时甚至和数人同眠,被他邀请来参与这项“实验”的女子小的只有十六七岁,其中还包括他的侄孙女、侄媳妇......
所以,连同为男性的丘吉尔都看不下去了,他很毒舌地评价甘地是:“半裸游方僧”。
通过这些“修行”,他发明了一套理论:如果我们能发展意志力,我们就会发现我们不再需要武装力量了。
甘地的思想还包括“手段的不纯洁,必然导致目的的不纯洁”,这也是他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理论基础,因为在他心中,这个大概是争取印度独立、人民自由最纯洁的手段,他一系列的具体做法包括:
号召印度人抵制英国货、不去英国学校读书、不向英国政府纳税;鼓励人民穿土布衣、鼓励印度妇女自己纺纱织布;带领数千追随者从德里徒步400百公里来到海边,起锅灶,制海盐,以打破英国当局通过食盐税对印度人民实施的垄断性盘剥。
在纺纱的甘地。他一生发起过7次绝食运动,6次获得成功,最久的一次长达21天。
当英国殖民者发现无法再控制印度的时候,他们想出了非常可耻毒辣的一招:印巴分治,成功挑起了印度国内矛盾和不同信仰民众之间的大仇杀,在印巴分治过程中,最大最严酷的一次冲突死亡人数超过100万!
为了国家的统一和避免更多的流血事件,印度教徒甘地无数次冒着生命危险走访怒火炽盛的穆斯林村镇,去劝慰他们捐弃前嫌以“重新点燃友爱之火”“驱赶宗教偏见的恶魔”,这一行为却诱发了印度教徒的不满。
1948年的1月30日,甘地在参加一次祈祷会时,被隐藏在人群中狂热的印度教徒纳图拉姆·戈德森三枪毙命,临终遗言居然是:“请宽恕这个可怜的人。”
其实,我们一直很好奇,所谓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甘地居然可以一次次通过折磨自己、依靠绝食、凭借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手段最终取得斗争的胜利,可见信仰的力量和精神的伟大。
细长的竹拐棍+眼镜+旧得发黄的裹身棉布+磨得发亮的木鞋=甘地经典造型。
我们并不欣赏他斗争的方法方式,但是我们由衷的敬仰他的为人,尤其是——为了理想和信仰,坚持!永不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