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人工岛之一。”19日,香港特区政府宣布了“明日大屿”人工岛计划预算,英国《卫报》等多家外媒均密切关注这座香港史上最贵的人工岛建设。为争取立法会支持拨款5.5亿港元进行“明日大屿”可行性研究,香港发展局破例先公布包括交椅洲1000公顷人工岛、欣澳填海以及相关基建的初步粗略成本,以回应部分人士的疑虑。
据香港《明报》20日报道,香港发展局局长黄伟纶19日召开记者会公布工程造价粗略估算:以去年9月的价格计算,预料交椅洲首阶段1000公顷人工岛的填海工程将涉及1400亿港元,另外1160亿港元为该区的基本道路、水务及排污等基建开支;欣澳、龙鼓滩及包括内河码头在内的屯门沿海发展,另外需要340亿港元及610亿港元作为填海及基建成本。上述发展区的成本共计3510亿港元,再加上多条道路及铁路的成本,整个“明日大屿”计划的成本至少6240亿港元。
去年10月特区政府在《施政报告》上,公布香港有史以来工程规模最庞大的“明日大屿”计划。一些人担心庞大开支会“掏空库房”。对此,黄伟纶19日表示,根据测量师学会的估算,单是人工岛就可带来丰厚的卖地收入,也会为社会带来效益,如创造工作机会及改善新界西北的交通,认为政府有能力承担。此外,香港每年有1500万吨填料,其中一半可利用,相信可克服填料供应的问题。当被问到是否会超支时,他强调目前是“非常初步的粗略估算”,过往仅10%项目出现超支,对控制成本有信心。
泛民议员朱凯廸称,政府估算是按2018年9月的价格,而非付款当日价格(mod),估计最终开支或超过1万亿港元。土力工程处前处长陈健硕认为,现在没有工程具体时间表,无法以mod估算,政府已提出“最合理估计”。民建联呼吁各党派支持研究拨款,该党议员刘国勋称,即使超支两成达7000多亿港元,面对最保守估计,也足以令明日大屿收支平衡。
《星岛日报》20日发表社论称,人工岛可以大幅纾解香港的土地荒,要注意的是尽力降低牵涉的环境代价。文章说,香港开埠以来,填海辟地一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大公报》认为,“明日大屿”的焦点是为香港开辟新的土地来源,长远解决房屋供应特别是公营房屋“排大队”的问题。如果确定本港现有土地不足的问题无法解决,那么“明日大屿”就是势在必行的唯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