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展人员在向叶叔华院士介绍由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制的ZK2000系列MW级燃气轮机,这是目前世界上最清洁的先进燃气轮机之一。
“领航科创时代,潮头再写新篇”,今天上午,上海“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科创成果展,在上海科学会堂正式启动。
该展览由上海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办公室、中共上海市科学技术工作委员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上海科技报社承办。展览分“明方向”“筑基石”“植沃土”“齐发展”“培硕果”“创未来”六大板块,总计73个展项。
▲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在上海,与全球六地同时发布的世界首张“黑洞”照片,与协助嫦娥探月的VLBI系统一起亮相科创成果展。
上海科技会堂多年来一直是上海“科技工作者之家”,素有上海“科技会客厅”的美誉。展览的启动仪式就在这里的国际会议厅举行。
简短的启动仪式现场,一部短片浓缩了上海五年砥砺奋进,不断提升创新策源能力的一个个“高光时刻”。1825天,在上海这片东方创新热土上,体细胞克隆猴、单染色体酵母、抗阿尔茨海默症新药GV-971等令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的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列举的六项重大科技成果,蛟龙、天宫、北斗、天眼、墨子和大飞机,上海都作出重要贡献。
在完成“科创成果展”巡展地标牌揭幕的仪式之后,叶叔华、陈凯先两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共同启动了“科创魔方”。
科学会堂的国际会议厅外,高大的院士墙前,观众几乎每移动一步,就会与这五年中上海的科技“高峰”相遇。
振翅欲飞的大飞机C919模型旁,就是核聚变点火“神光”装置的“心脏”大尺寸激光钕玻璃。
曾经在天宫二号上一起“工作”过的空间冷原子钟,与空间实验室综合材料实验装置,一起出现在展台上。
世界首次人工合成单染色体酵母的海报,在300毫米大硅片中“映出”身影,如同照镜子一样,看不出丝毫变形。
实际长度约3.1千米的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浓缩为约1米的模型,与上海农科院培育的高产水稻品种——亩产高达658千克的荃粳优70相对而望。
这些“硬核”科技固然为“创新策源能力”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些成果诞生的背后,离不开上海五年来倾力厚植的创新“土壤”。
本次展览回顾了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起源、五年来的大事记、众创空间的发展态势,以及科技人才引进、上海各科创中心承载区的经历与经验。
在浏览了所有展品之后,“年轮的光环”延伸向远方,提示上海未来的科创目标:到2020年,形成科创中心基本框架体系;到2030年,形成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上海特点的创新驱动发展新路。
据悉,在全国双创周期间,科创成果展将在上海分会场展出,之后还将依托各区社区书院、党建中心等公众聚集场所举办巡展,让更多公众了解上海在中国的科技强国梦中作出的贡献。
作者:许琦敏
图:袁婧、许琦敏摄编辑:许琦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