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闻

专访刘若英:缘分这回事,不负对方已经很好,要不负此生太难了

2021-01-10 世界之最 专访刘若英:缘分这回事,不负对方已经很好,要不负此生太难了

专访《后来的我们》导演刘若英,这是一部关于回家、关于遗憾,关乎爱人与被爱的电影。倘若缘分这件事这么难,那么我爱你,要在来不及以前说。

图片来源:英儿工作室 提供

《后来的我们》里,有个我特别记得的片段。

主角见清在北京功成名就,回到遥江镇破宅,老父已经不在了。他循老父习惯的脚步,窝进厨房,绕出厅堂,最后静静地坐着,哭了出来。遗憾是怎么一回事?是想说的话,最终没能说出来,人已经没了。

小时候我们好想逃离的地方,有时候是我们长大后最想回去的地方。刘若英淡淡地说。

《后来的我们》是部关于回家的电影,角色问了很多如果,只能拥有一种后来,里头写满遗憾、错过、误解与释怀。《后来的我们》是刘若英导演的第一部作品,改编自她的短篇小说《过年,回家》,我忍不住想,这大概也是一部献给后来的刘若英的电影。

后来的我们会变成什么样子?刘若英想知道。

采访现场,刘若英穿开襟衬衫,踩轻便白布鞋,一手还拿着薯条,一脸馋。可时间一到,她挨过来,立刻进入状态,这是她下午满满行程里,第五个专访了。

家是一个,想到了,可以回去的地方我想告诉你们,父母对于儿女,只有一个要求与愿望,那就是看见你们健康快乐。其实你们工作有没有成就?娶了谁?嫁给谁?都不重要,只要你们好好的,爸爸都开心。——《过年,回家》

《过年,回家》是短篇,刘若英用书信体写错过的故事。我问当初她为何写,她说这其实是朋友故事借的灵感。

那时过年,有制片朋友向我借刚买的新车,想回南部过年。我知道当时他过得不好,仅有的车都变现拍电影去了,但还是要回家吧。越是过得不好,越想让家里人知道,自己是没有问题的。

这件事情,引发了我对回家很多很多的想像。刘若英说自己是土生土长的台北小孩,第一次感受到,回家的期待与压力,是呈正比的。很多孩子回家的路有逞强或伪装,希望父母别为自己操烦,又渴望父母的爱,矛盾许多。(推荐阅读:从新加坡到台湾的回家之路:别把心,遗留在返乡归途)

图片来源:英儿工作室 提供不是只有过年才要回家的,其实我觉得,有一个你想到了,可以回去的地方,那里有你想念的人,那就是一个家的概念了。有家人的地方,就是家。她语气里,有温暖,有渴望。

刘若英也没料到《过年,回家》会成为她电影的起点。那时,张一白找她拍戏,手上有几个本子,两人都没感觉。后来刘若英给了张一白这个故事,两人都觉得挺好,开始改写剧本。

好像天时地利,很戏剧的,2016 年五月天发行《后来的我们》,刘若英一听,细看了歌词,眼泪掉下来。她一封短信传过去,后来的我们,可以让我当电影名字吗?阿信回传一句简单的当然,谢谢。

刘若英很感谢,导演之路,很多人愿意同行。她找了李屏宾做摄影指导,杜笃之负责声音,朋友们都是爽快的一句 Okay。我最大的幸运应该是,这行业里,我台前幕后有过参与,什么工作也做过。

第一次做导演,我很好,除了想念儿子刘若英入行时,做的是助理,熬了三年半,后来演了戏,立刻拿奖,也发了唱片,一路做歌手与演员二十余年。这产业她看得明明白白,总之辛苦,也还留有很深喜欢。

刘若英选择做导演,是明白自己在幕前能完成的任务越来越少了,也想换个角色继续做电影人。第一次执导演筒,《后来的我们》中国票房刷破 14 亿人民币,Netflix 买下版权,人说这部电影,很有刘若英式的情怀。

她淡淡说没想过自己要做什么样的导演,做了导演,我也还是我吧。我想用我的方式,跟团队每个人做最好的沟通,让他们理解我想做什么。而我确实很幸运,团队跟我之间有许多信任、理解与爱。

图片来源:英儿工作室 提供剧组曾在零下三十几度的海拉尔拍摄,冻僵了,还玩在一起,这电影里,无论是讲爱情、亲情、工作、梦想、大环境压力、剧组里的每一个人,都有他经历的某个部份,于是我们一起完成了这个作品。

海拉尔拍摄,她看到制片给家人发了信息,不能陪你,爸爸遥祝你生日快乐。冰天雪地里,更渴望家的温柔,带着这样的心情,完成了镜头。

拍摄的过程,是辛苦而动人,刘若英说就是想念儿子。导演时间历时长,孩子两岁,刘若英不想错过孩子成长,也知道剧组里每个人,可能心里也各有牵挂。所以更要把电影拍好,因为这是对所有陪伴我、相信我、爱着我的人的承诺吧。

拍摄转场,她抓紧时机和儿子视频。

儿子跟她赌气,气妈妈老是不在,我明白,儿子不是不懂,他不到三岁,却什么都清楚,但他就是跟我赌气,赌一股我不在场证明的气。虽然上一秒和下一秒我是导演,但这一刻,我明明就只是个想念儿子的妈妈。这时,我才明白思念怎么演。刘若英这样写着,纸上全是想念。

拍这么一部电影,讲的是回家,刘若英遥遥望着萤幕另一头的儿子,也好想回家。

爱情与原生家庭,分手也是一个缘份《后来的我们》讲北漂,讲爱情,讲家庭,讲年少的理想,讲年长的离散。理想是什么,是星空下,两个孩子对天许愿,哪日定要衣锦还乡。可后来,什么也有了,两个人却走散了。

后来的我们,去了我们从未想过的地方。

图片来源:《后来的我们》电影剧照我说看这部电影,特别感觉原生家庭对爱情观的影响。刘若英倚着沙发点头,我也是这么想。比方说小晓吧,小的时候爸爸去世,妈妈去了美国,她对家的概念,很模糊的。她把对家的想像与渴望,都寄托在别人身上,她真正渴望的,也不是北京户口,而是有人给他一个稳定的家。

然后她认识见清。见清家没有妈妈,跟爸爸住,爸爸每年煮年夜饭,那粘豆包的香气,有团圆的味道,小晓把见清爸爸当家人看的。但见清没看明白,他一直以为小晓要的是房,是北京户口。他也一直想,去北京,是替爸爸圆个梦想。他替自己揽了很多期待,却没想过这些可能不再是对方想要的。(推荐阅读:【关系日记】《后来的我们》我是负了你,但我终究不负自己)

电影里有一幕特别心酸,每个人都觉得自己被辜负了。很多时候,我们会把对自己的生气与不满,投射在对方身上。其实是气自己,却让对方以为是针对。刘若英对角色,有很多同理与谅解,真正影响两个人关系的,通常不是第三人,而是他们自己的变化与生活的残酷。

图片来源:《后来的我们》电影剧照时间向前走,刘若英让角色经历很多不同。所谓错过,是两个人已经没在同一个点上,说同一个话,不再有一致的方向,也不再愿意与彼此沟通。借着剧情,刘若英也谈自己的爱情观。

当你回想起来,你不记得真正的原因是什么。你记得的都很琐碎,你不断回想,如果我不怎么样,是不是不会分手?刘若英语气却有释然,可是,两个人的关系,会分手就会分手,没有什么原因。当你用不快乐的眼光看对方,所有的东西都会变本加厉。

电影里分手的画面也好日常,是你搭上一班我没能搭上的列车,我眼睁睁看着你走,不知道怎么挽留。

缘分这回事,要不负此生太难了关于主角最后的相遇,刘若英想过很多版本,最后那画面是黑白的,见清已有了家室,小晓还在人生流浪。两个人并肩踏在雪地,想了关于彼此的很多如果,结果也还是一样。

图片来源:《后来的我们》电影剧照有人说这结尾,是否三观不正?刘若英笑了,我实在没去想,其实我想说的是珍惜当下。有些人你还有机会再遇见,就把想说的话,对想说的人说出来。

把想说的话,对想说的人说出来,听来简单,做起来好难。那结尾,也让很多人想起了自己。或许,两个人的结果,不见得真要走在一起才算圆满,可能彼此原谅,明白错过,已经足够了。(推荐阅读:【单身日记】可惜我们偏偏不是让彼此幸福的人)

在一起是缘分,分手大概也是。缘分这回事,不负对方已经很好了,要不负此生太难了。刘若英引电影对白,这话好适合她说,大概她把想说的话,也放到了电影里头。

如果真要说电影拍完,有什么希望,刘若英停顿想了想,我特别希望人们看这部片,不要只想到角色,而是都想到自己。去想,如果是我,那我会怎么做?如果是我,我要怎么做?我懊悔的是什么?我追忆的是什么?我在乎的是什么?行动以后,也甘愿地拥有一种后来。

刘若英最后对我一笑,我突然想,《后来的我们》也是一部邀请大家对错过释怀的电影吧——我曾经努力过,那就可以了,我爱你这句话,也不要等,要在来不及以前说。

镜头慢慢拉远,我看见主角见清厨房里下厨,蒸着粘豆包,老父惯用的食谱,不能回去的家乡,遗憾与释然,不要紧的,最后,都活成了他自己。

编辑后记《后来的我们》将于 6/22 Netflix 上线,刘若英笑着说,这是永远不下片的概念呢。她的比喻总是可爱。

采访剩一分钟,工作人员对我举牌,三十分钟飞得很快,我是掐着时间仔细地问。刘若英看到,说好紧张啊,接着笑着想起,自己以前上 live,才刚上台就看到举牌提醒,是有没有要让我说话呢这是。

采访完,我坐在一旁小桌整理访问素材。刘若英突然朝我挥手,举着手上的核桃塔,给我推荐,说这真好吃,你要去拿一块才行。

我嚼着核桃塔一边想,有生活感的人,拍有生活感的电影。真好。

图片来源:英儿工作室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