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闻

世界上最早的报纸:邸报 2000多年前的西汉初期

2021-01-10 世界之最 世界上最早的报纸:邸报 2000多年前的西汉初期

我国最早的报纸是邸报,又称邸抄,是用于通报的一种公告性新闻,专门用于朝廷传知朝政的文书和政治情报的新闻文抄,是世界上最早的报纸,下面跟着奇闻网一起来了解更多吧。

邸报最早出现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初期(约公元前二世纪左右)(一说源于唐代进奏院状报)。当时西汉实行郡县制,在全国分成若干个郡,郡下再分若干个县。各郡在京城长安都设有驻京机构,这个住处叫作邸(类似现在各省市的驻京办事处),派有常驻代表,他们的任务就是要在皇帝和各郡首长之间做联络工作,定期把皇帝的谕旨、诏书、臣僚奏议等官方文书以及宫廷大事等有关政治情报,写在竹简上或绢帛上,然后由信使骑着快马,通过连接全国的驿道,传送到各郡长官。邸报之称即由此而来。

邸报最初是由朝廷内部传抄,后遂张贴于宫门,公诸传抄,故又称宫门抄辕门抄,这实际上就是最早的一种新闻发布方式。

世界上最早的报纸:邸报2000多年前的西汉初期

自汉、唐、宋、元、明直到清代,《邸报》的名称虽屡有改变,但发行却一直没有中断过,其性质和内容也没有多大变动。

大约到了宋代,出现了专门抄录邸报以售卖的牟利商人。官员们为求省事,都乐于花些钱去购买。大概后来由于花钱即能购到,无须再去缮抄,因此到了清代末期邸抄之外又有了京报,京报已有了专门的报房来管理经营,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发行部门了,开始有了初步的报纸的雏形。

明代,官报由通政司负责传发,16世纪中叶以后,明朝政府允许民间自设报房,在封建政府的监督下,编选一部分从内阁有关部门抄来的一部分邸报的稿件公开发售,这一类报房大多设在北京。它们所发行的报纸,通称京报(有时也混称邸报。报房在京城,又从京城向外传发。内容由皇帝谕旨,朝廷政事,官吏的奏折三部分组成)。报房出版的京报有报头。

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以后,普遍使用活字印刷(明末邸报的活字印刷是中国新闻传播技术一大进步)。出版和派送京报,从明朝中叶起,成为一项公开的职业。明末的京报曾经刊载过社会新闻。邸报贩卖商人形成了更大的售卖规模,甚至出现了印局和报馆,直至万历时期南北报馆甚多,且多为民办,这些商人相互竞争,甚至直接买通某些官员的小厮或司礼监的太监,将奏章内容提前透漏出来以供贩卖,他们是至今可考的最早的狗仔队。邸报等原始报业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明朝政府的信息透明度和民间团体的参政性。

根据史料记载,清朝内阁在北京的东华门外设有一个专门的机构名谓抄写房、每天由报房派人去那里抄取当天发布的新闻,称宫文书,这就是当时清政府发布的邸钞的地方。报房人取得抄件后,为了争取时间,即刻排印,除被称为宫门抄的朝廷政事、动态的报导和谕旨全部照登外,奏折的数量因较多则加以选用。这种被印刷成单页不加封皮的新闻纸就叫《宫门抄》,多在傍晚发行,派人送阅,在时间上很像现在的晚报,从性质和级别上又很像现在供高级干部阅读的《大参考》和《内参》。而《京报》则由《宫门抄》、谕旨和奏折三部分组成,由于奏折的字数较多,排印费时,需要在晚间才能完成其印刷装订,在次日发行,这种印成对折双页装在一起的《京报》很像现在发行的日报。但在满清官方的严密控制下,清朝的大部分京报只能刊载一些官方允许发布的文件和消息。清朝入关后,北京的报房曾经达到十家以上,它们所出的报纸仍称京报。内容与明朝后期的京报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