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共和国68周年华诞。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升国旗、唱国歌,对于每一名中华儿女都是值得纪念的事。说起国歌的作词作曲者,大家都耳熟能详了,但五星红旗的设计过程和最初设计者,可能还鲜为人知。
地处上海虹口区的山阴路,不愧是条文化气息浓厚的街区,从这里走出过大名鼎鼎的文豪鲁迅、茅盾等,也走出过内山完造、赵家壁、谢旦如这样的文化名人。其实,除了这些名人外,还有一位重要人物,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设计者曾联松。当年,他从山阴路上把五星红旗设计图案初稿寄往北京应征,最后被选定为国旗图案。
曾联松和国旗合影。
征稿参加设计五星红旗图案
今年是曾联松诞生百年的日子。1917年曾联松出生在浙江瑞安,1936年考入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经济系,1938年5月,曾联松经同学黄大明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夏天,曾联松来到上海,在由地下党组织领导的“现代经济通讯社”当秘书。上海解放后,他到上海合作供销总社担任调研科长。“四人帮”粉碎后,恢复了他市日用杂品公司副经理职务,后又担任了市政协委员、常委。
曾联松从小聪明好学,在瑞安初中就读时,受到美术老师、画家金作镐的熏陶,对书画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中央大学读书时,曾联松经常去听宗白华教授的美学理论课,这些都为他后来设计五星红星图案,奠定了基础。
那是1949年7月,金色的晨曦洒满上海虹口施高塔路(现山阴路),刚刚上街的报纸上,一则征稿启事吸引了年轻的曾联松: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小组公开征集新中国国旗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