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9月18日,驻扎在沈阳的日本关东军,向沈阳的驻东北军北大营发起进攻。东北军北大营的近8000名官兵,竟然在武器装备完善的情况下,不敌日军600人。
“北大营告急,日军已经突破西卡门,见人就杀,打不打?”
“小西门警察告急,日军攻城,如果不开城门,他们说要用炮轰。”
“奉天典狱长告急,日军爬墙,在城上向域内开枪。”
“东北航空处告急,机场有42架待飞的飞机,怎么办?”
荣臻和王以哲给北平打电话,接电话的是张学良的副官谭海,他的答复是“遵照中央的指示,坚决不要抵抗”。
“不准抵抗,不准动,把枪放到库房,顶着死,大家成仁,为国牺牲。”在这样的指令下,北大营的官兵逃的逃死的死,有的衣服都没有穿好,便死在了床上,官找不着兵,兵找不着官。总之,那晚没有比北大营更乱的了,也没有比那一刻的东北军更狼狈的了。
九一八时,这些关键人物都在干什么
少帅张学良北平看戏,多年后承认判断失误。“假如我真知道,日本要这么办,当时可能我跟日本要拼的。”
这个时间张学良正在北平中和剧场看戏,护士警卫一大堆人,因此他订下3个包厢。当日梅兰芳《宇宙锋》正在上演,这场戏有人说是为了赈济辽西水灾募捐的义演,也有人说是为纪念东北军出兵关内和平结束中原大战一周年,然而这些细节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张学良此时远离沈阳。
一个通信卫兵到了张学良的身边,在其耳朵边上轻轻说了几句话,张学良突然脸色大变,急忙站了起来,匆匆忙忙走了出去。接到电话的张学良马上给蒋介石发电报,这件事对于张学良来说,无疑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刻。
60年后,这位当年“九一八”事件的悲剧主角在台湾接受日本NHK电视台的专访,他说:“我是这么想的,假如他要这么做,不但对我中国不利,对日本也不利。假如我要是日本人,我绝不这么做,如果这么做后果一定是对日本很不好的,所以我想日本不会这样做的。我觉得九一八事变,我判断错误了。假如我真知道,日本要这么办,当时可能我跟日本要拼的。”
东北边防军副司令长官张作相,在老家为其父亲大办丧事。
1931年9月15日,东北边防司令长官公署副官处副处长李济川奉张学良之命,到锦州面见张作相,请张作相速回沈阳主持大政。张作相以其父丧事未毕为辞,没有立即返沈。他一直专心给父亲办丧事,办丧时间长达一年有余,村里天天杀猪吃丧席,据说村子的人家一年没开火。
九一八当天的报纸说,张辅帅封翁殡期已择定十月一日出殡,报上还说已在总部设定招待处,届时各省要人机关领袖前往参加。
东北边防军参谋长荣臻,为父祝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