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 洞
最初指出黑洞存在,并假设为一个质量很大的神秘天体,是在1798年,当时法国的拉普拉斯利利用牛顿万有引力和光的微粒学说提出了这一见解VwnZ。1915年,德国的科学家史瓦西根据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原理,“证实”了黑洞的存在。其后,又经过美国的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等人的创造性研究,终于在1939年首次提出比较明确的黑洞理论。到了上世纪70年代,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霍金,把量子力学与广义相对论结合起来,进行黑洞表面量子效应的研究,使黑洞理论研究向前推进了一步。
坍缩说 一个内部核燃料全部耗尽的晚年的恒星,当它向外的光热辐射再也抵挡不住自身的引力时,星体便开始向内坍缩。当星体坍缩时的质量小于太阳的1.3倍,它就演化成为白矮星;当其质量大于1.3倍而小于3倍太阳质量时,它就成为中子星;只有当其质量大于太阳的3—50倍时,它即坍缩为一个“常规黑洞”。
推荐阅读:宇宙只有几百亿光年吗 宇宙之外还有什么
碰撞说 在宇宙空间,星系或球状星团的中心部分恒星密集,容易发生星体之间大规模碰撞。一些大质量的恒星无情地“吞食”一些小恒星,由此产生的“超巨质量”恒星反而加速“老化”它坍缩后就成为质量超过太阳1亿倍的“巨型黑洞”。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