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大佛是我国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它蕴含了我国古代浓厚的宗教文化,到了如今已经成为了四川省一个标志性旅游景点。
乐山大佛背景
乐山大佛的历史我们要追溯到唐朝时期。
唐初虽然是信道教,大唐开国皇帝李渊也自称是老子的后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太宗时期,佛教却超过了道教,在中土开始兴盛了起来——特别是当时的高僧玄奘从天竺求法归来,朝廷给了他极大的排面,而他则借助统治者给他创造的影响力,大规模宣扬佛教,使得佛教影响力再次大增。
而佛教在唐朝的影响力达到鼎盛时期,那还是在武则天时期。当时的武则天是用佛教来宣扬自己政权的合法性,自然就需要建立佛像来让人祭拜,因此在武则天时期是佛像数量最多的一个时期。
在唐玄宗时期,虽然佛教信仰之风稍微有些收敛,但毕竟离的近,仍旧受其影响较大。而乐山大佛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建立的。
那为何要在乐山修建呢?这主要与乐山的地理环境有关。乐山在四川,古代的川蜀之地向来都是十分险峻的,乐山也不例外。乐山不止险峻,它还位于三江汇流之处,高山流水毫无疑问水势相当之凶猛,因此这里的水路相当难走,若是山洪爆发,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
而当地的特别有声望的海通法师觉得此地事故频发,这是因为这里没佛的原因,导致没神灵庇佑。于是在他的倡导下,以普度众生为口号,号召了大批的百姓修建佛像。
乐山大佛修建
不过大佛修建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当时在大佛修建到三分之一的时候,法师就去世了,而没有了领导人,工程最终也被迫中断了。
直到后来,法师的徒弟觉得这毕竟是自家师傅未了的遗愿,于是站了出来领着百姓们继续修建大佛,当时的朝廷也觉得修佛像有利于安稳民心,于是也给予了人力物力财力等支持,于是工程迅速完成了三分之二。
但当乐山大佛要到收尾的时候,问题又来了。当时给予乐山大佛财力支持的官员调走了,于是不得不再次停工了一段时间。直到后来,即公元803年,才全部竣工。
乐山大佛前后历经90年时间,中间困难重重,但大家还是齐心协力解决了。而其法身是一尊弥勒佛,这主要是因为唐代自武则天开始特别崇拜弥勒佛,毕竟弥勒出世天下太平,这在佛语里是有说的。
弥勒佛通高71米,脚面上甚至可以围坐百人以上,加上与山同高,依山背水,总之修建的十分高大、肃穆。当自己孤身一人站在如此神圣庄严的佛像面前,即便是从来没有了解过佛法,不信佛学的人,也会对这尊大佛像心生敬畏之意。
乐山大佛“闭眼”
佛像闭眼在佛教观念中有禅定修行意思,而开眼佛像代表的是观察世间的疾苦,广发慈悲之怀,救济于天下苍生,当时唐朝在修建乐山大佛之时,特意将佛像修建为开眼佛,将救济苍生的希望寄托在了佛像身上。
当然,在这里还有一种说法,如果信佛的人是为了自己能够像佛一样精心修行,那么就会去供一个闭眼佛,反之,如果只是为了图一个吉祥如意的兆头,那么往往会去供一个开眼佛,如今人们供奉的往往都是开眼佛,毕竟现代社会很少人会再去相信苦修成佛了。
乐山大佛修建之时毫无疑问一直都是开眼佛。不过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乐山大佛却屡次传出“闭眼”的传闻。特别是在1962年,甚至还出现了乐山大佛闭眼的图。
有图有真相,闭眼石锤了!
那闭眼到底是何原因呢?这真的是科学无法解释的灵异事件吗?
显然不是,灵异事件只是道听途说的故事罢了。其实这也是有科学依据的。
我们首先要知道乐山大佛的材质是什么制作的。乐山大佛修建于唐朝,这就决定了尽管工匠们技术再好,但受制于生产力水平,他们都选不出完美的材质。
实际上也确实如此,材料主要是砂岩,而这也是四川本地的“特产”。砂岩的属性就决定了它无法在上千年时间内,经历了风吹日晒雨打之后,还不会损坏。
水还能滴穿石呢?佛像被损也只是时间问题,尽管乐山大佛具有一套设计巧妙的排水系统,对保护大佛有一定的作用——在大佛身上很多地方工匠都巧妙的设计了水沟,它防止了大佛受到大幅度侵蚀。
而这也是大佛能够保留至今的原因。
但很显然小问题还是会有的。比如佛像被侵蚀,泥沙会流入佛像眼睛,然后在眼睛内部沉淀,这样人在远处看,就与闭眼无异了。
在1962年的时候,国家还一度拨专款对佛像作全面维修,由于当时科技不发达,维修之时,会出现泥沙进入佛像眼睛的情况其实也不稀奇。
所以所谓的佛像“闭眼事件”,有两种原因,一个是佛像被侵蚀;其次则是工人们在维修佛像的时候造成的,这些都是正常现象。反而是一直不闭眼反倒不正常了,毕竟这说明佛像从来没有被侵蚀,这对于石料做的佛像来说,简直是一个奇迹。
免责声明: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中国灵异网以作删除处理。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