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闻

可曾听闻湘西赶尸?

2020-08-08 不解之迷 可曾听闻湘西赶尸?

在湘西 有 三大邪,其一 赶尸  ,其二 蛊毒, 其三  落花洞女。赶尸传男不传女,蛊毒传女不传男。 这篇要讲的就是最广为人知且有挥之不去玄幻色彩的 湘西赶尸。

 

下文选自360百科

尸,是巫文化的一部分,又称移灵,发源于古辰州沅陵、泸溪、辰溪、溆浦四县。清朝就广为流传湘西”赶尸人”的传闻,即赶尸人利用”秘术”,将客死异乡的人的尸体带回家乡,让他们落叶归根入土为安。

传几千年以前,蚩尤率带兵与敌对部族厮杀,直至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打完仗要往后方撤退,士兵们把伤兵都抬走后,蚩尤对身边的军师说:”我们不能丢下战死在这里的弟兄不管,你用点法术让这些好弟兄回归故里如何?”军师说:”好吧。你我改换一下装扮,你拿’符节’在前面引路,我在后面督催。”于是军师装扮成蚩尤的模样,站在战死的弟兄们的尸首中间,在一阵默念咒语、祷告神灵后,对着那些尸体大声呼喊:”死难之弟兄们,此处非尔安身毙命之所,尔今枉死实堪悲悼。故乡父母依闾企望,娇妻幼子盼尔回乡。尔魄尔魂勿须彷徨。急急如律令,起!”原本躺在地上的尸体一下子全都站了起来,跟在蚩尤高擎的”符节”后面规规矩矩向南走。这就是湘西赶尸的神话原型。

一般在秋决临刑的前一天,客籍死囚的亲属和同乡甚至是那些好做善事的善人,都会凑一些银子给他们请来的老司(惯例是各着青衣和红衣的两位),买好一应物品。行刑当天,老司和助手以及帮忙的人都要在法场外等候。午三刻,刀斧手手起刀落,死囚人头落地。

一等到监斩官离开法场,红衣老司即行法事念咒语,助手帮忙将被斩的客籍死囚身首缝合在一起,再由青衣老司将辰砂(最好的朱砂)置于死者的脑门心、背膛心、胸膛心窝、左右手板心、脚掌心等七处,每处以一道神符压住,然后用五色布条绑紧。相传,此七处是七窍出入之所,以辰砂神符封住是为了留住死者的七魄。之后,还要将一些朱砂塞入死者的耳、鼻、口中,再以神符(辰州符)堵紧。相传,耳、鼻、口乃三魂出入之所,这样做可将其魂魄留在死者体内。最后,还要在死者颈项上敷满辰砂并贴上神符,用五色布条扎紧;再给死者戴上粽叶斗笠(封面而戴)。诸事办妥,红衣老司念毕咒语,大喝一声”起!”客籍死尸便会应声站起……

赶尸的人是一个身穿道袍的法师。这些披着黑色尸布的尸体前,有一个活人,当地人叫做”赶尸匠”。无论尸体数量有多少,都由他一人赶。不管什么天气,都要穿着一双草鞋,身上穿一身青布长衫,腰间系一黑色腰带,头上戴一顶青布帽,手执铜锣,腰包藏着一包符。

法师不在尸后,而在尸前带路,不打灯笼,因为他是一面敲打着手中的小阴锣,一面领着这群尸体往前走的,手中摇着一个摄魂铃,让夜行人避开,通知有狗的人家把狗关起来。尸体若两个以上,赶尸匠就用草绳将尸体一个一个串起来,每隔七、八尺远一个,黑夜行走时,尸体头上戴上一个高筒毯帽,额上压着几张书着符的黄纸垂在脸上。 赶尸途中有”死尸客店”,这种神秘莫测的”死尸客店”,只住死尸和赶尸匠,一般人是不住的。它的大门一年到头都开着。因为两扇大门板后面,是尸体停歇之处。赶尸匠赶着尸体,天亮前就达到”死尸店”,夜晚悄然离去。尸体都在门板后面整齐地倚墙而立。遇上大雨天不好走,就在店里停上几天几夜。

 

到目的地两三天前,事先通知死者家属,准备好寿衣棺材,等”死人”一到,立刻将寿衣帽寿鞋给死人穿戴齐备,装进寿木。这种入殓过程,全由”赶尸”者承担,绝对不允许旁人插手和旁观,正如出发时将尸体”扶出棺材”不允许窥视一样。说是在这些关键时刻,生人一接近尸体,便会有”惊尸”和”诈尸”的危险,而入殓过程,必须在三更半夜。一切安排就绪,就是说将死者装殓以后,丧家才去认领。棺盖一揭开,须眉毕现,果然是丧家亲人,象貌宛如昨日,却翘翘长眠在棺材里了,伤心惨目,摧人肺腑,顿有的嚎啕大哭,有的泣不成声。

 

据有关文献记载,湘西赶尸有”三赶,三不赶”之说。

三赶

凡被砍头的(须将其身首缝合在一起)、受绞刑的、站笼站死的这三种可以赶。

传说因为他们都是被迫死的,死得不服气,既思念家乡又惦念亲人。可用法术将其魂魄勾来,以符咒镇于各自尸体之内,再用法术驱赶他们爬山越岭,甚至上船过水地返回故里。

三不赶

凡病死的、投河自愿而亡的、雷打火烧肢体不全的这三种不能赶。

其中病死的其魂魄已被阎王勾去,不能把他们的魂魄从鬼门关那里唤回来;

而投河吊颈者的魂魄是”被替代”的缠去了,而且他们有可能正在交接,若把新魂魄招来,旧亡魂无以替代则会影响旧魂灵的投生;

另外,因雷打而亡者,皆属罪孽深重之人,而大火烧死的往往皮肉不全,同样不能赶。

 

下文《解密湘西赶尸》选自《2014年07月民俗非遗研讨会论文集》,作者为梁谞先生。

 

旧时的湘西,交通闭塞,如果有人客死他乡,其尸体要运送回老家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每当这个时候,客死他乡之人的亲属通常会采取一个特殊的方法,将亲人遗体运回老家安葬。这个特殊的方法旧时请老司作法赶尸。湘西本地人大多称赶尸为“走脚”或“迎喜神”。

据说湘西赶尸习俗源自历史十分悠久的“造畜术”,是老司用赦化的符水将尸体变作猪、羊、马之类的牲口,在路上驱赶行走(或者使尸体具有猪、牛、羊、马行走的功能)。传说祝由和太平两派是上古的大派,分别传自蚩尤与黄帝。祝由养魄,太平养魂。千百年来,两派因为对魂魄的认知存有歧义而争斗不休,但“造畜术”是两派所共同认可和具有的法术。到了近代,太平一派分出了茅山、崂山、龙虎等派系;湘西祝由从原有的十三大派系,减缩为魏、王、方、邬四脉,其弟子散布在沅陵、辰州、麻阳、新晃、芷江、花垣、古丈、吉首等一带。湘西造畜术奉的是五仙,即狐仙(狐狸)、黄仙(黄鼠狼)、白仙(刺猬)、柳仙(蛇)、灰仙(老鼠),俗称“狐黄白柳灰”。老司施法赶尸,必会请动这五仙前来协理。

湘西赶尸分上、中、下三法:下法是由人背着尸身走路。中法是将王者的尸身肢解,取头颅和四肢,用药物作防腐处理后,带到目的地,沿途由替身代替行走。上法是由老司作法,让亡者自行走到目的地,这是湘西赶尸中最上乘的法术。

老司施法赶尸需要灵媒,也就是道门中的法器。湘西老司赶尸用的法器一般有四样:招魂幡、摄魂铃、引魂锣、赶尸鞭(棍)。辰砂和辰州神符则是赶尸前必用到的两种物件。

老司使用上乘之法赶尸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步是“镇住亡者的三魂七魄”

古时的湘西人一般都相信人有三魂七魄。三魂即在离地三尺以上,也就是我们说的“举头三尺有神明”。人死之后,三魂七魄一般不会立刻离开,因为此时的尸体中尚有一口未吐出的生气,这样会让尸体自己发现自己体内尚有阳气,便不会离世。阳气要在尸身上面盘旋七日之后,才会确定自己真的死了而转世投胎。老司来到尸体旁,念动神咒,将辰砂塞进尸身的耳朵、鼻孔、嘴巴三魂出窍之处,用揉成团的神符堵紧,谓之“镇住三魂不离体”。之后,老司再次念动神咒,将辰砂放置在尸身的脑门心、背膛心、胸膛心、左右手板心、左右脚板心,用神符压住,用五色布条扎紧,谓之“镇住七魄不出窍”。

第二步是“装扮尸身”

老司双手挽起玉皇正印诀,在尸身头顶左绕三圈、右绕三圈后,将一顶没有边沿的棕斗笠(即纸斗篷)扣在尸身头上,棕斗笠四周,粘贴起一道道神符。

第三步是“赦水激活尸身”

老司一首端着一杯清水,一手拿着神香,在清水上边画神符,一边画一遍颂念神辞。据说派别不同,赦神水的神辞也不同,正所谓“十个先生九样活”“各师各教”。例如,有的老司念一下神辞:“观请天帝老君、观请真武祖师、观请大禹祖尊、观请本门仙师。今有亡者某某某,在凡健生X岁,陨殁于X地X月X日X时。弟子奉主东某某某之诚请,感其诚心,行兵助将作法,赶化尸身为畜,回转X省X县X土地祠下祈葬,盖谓落叶归根、安不宁之魂灵。”尸首僵直,先行化水弄火以利驱行…一化杯中清水满,二化须弥雪水溶,三化神水镇三魂,四化神水谢神灵,五化神水护七魄,六化神水转回程,七化神水请五仙,八化神水法眼明,九化神水活尸用,十化神水米汤浓。直到将杯子中的水赦化成米汤般浓稠。老司将拇指和中指浸到神水中,然后将沾在指头上的神水轻轻向空中、向地上、向东西南北四方掸掸,敬奉、奏请五仙和五方龙神后,老司将一大口神水扪到嘴里,猛得朝尸身喷洒。

第四步是赶尸

老司将神水喷洒到尸身后,放下杯子,操起赶尸鞭,朝空中用力一甩,大喝一声:“出生,起!”尸身便应声而起。打下手的老司马上拿着引魂锣,站到尸身前面;施法老司身背“摄魂铃”,走到尸身背后,甩开赶尸鞭,大喝一声:“畜生,走!”打下手的老司手中的引魂锣随即敲响,尸身便会迈开僵硬的步子,跟着鼓锣老司朝前走去。引魂锣的声响既起引领尸身行走的作用,又起警示沿途活物不得靠近的作用。

施法赶尸是一件很艰辛的差事,必须昼伏夜行。晚上,随性的一个孝子在前面“踩路”,以驱散路途活物。如果遇到夜行人,孝子会跪拜施礼,请求其会比。因为老司施法赶尸最忌讳的是“撞阳气”,即碰到活物,如果碰到了,法术便也被撞破,尸身就会受到惊扰而倒下,再也起不来,赶尸便宣告失败。另一个孝子手持灵牌和引魂幡,走在稍后位置,负责接应前面的踩路者和联络后面赶尸的老司,以免“撞阳气”。据说湘西一带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不管是夜行人还是路途人家,只要听到了摄魂铃的铃声由远而近,都会主动关好自家的狗和其它牲畜,并主动回避让道。所以,在这一带从未听到过“倒尸”的事。

赶尸在古时是一个特殊的行业,由于路途远,耗时长,所以有人专门在驿道开设一些“迎喜神”的客栈,供赶尸队伍白天休整。如果赶尸队伍在行进中错过了客栈,那么老司会将尸身赶到废弃的破窑洞、破庙或其它人迹罕至的地方进行休整。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湘西赶尸法术早已失去了它生存的市场。目前,会这种法术和学这种法术的人也是寥寥无几。不久的将来,它或许真的会成为湘西民俗演变过程中的一个难解之谜和一种神奇的传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