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有句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然而万里长城是世界上最长的墙,其位于我国北部,西起甘肃省的嘉峪关,一路盘旋向东,翻越祁连山,沿贺兰山、阴山、燕山,越沙漠,过草原, 直达渤海之滨的山海关。
它始建于春秋战国时,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防御北方匈奴族奴隶主的侵略,征调30多万民工,把原来秦、燕、赵所筑长城连结起来,使成一整体。此后不断修整和增筑,明洪武至万历时期(1368一1620年)修整规模最大。今所见大多是在那时修筑的。其中以八达岭到山海关一带,工程质量较高,至今大部分保存完好。全墙由关隘、城台,烽燧、城墙四部分组成。墙是长城的主体,原长6320公里, 现长9980公里,宽和底均6.5米,顶均5.3米,高4至15米不等,平均高7.8米,护墙高1米。
长城始建于周朝。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是最早的关于长城的典故。早在公元前7世纪的春秋时代,楚国最早修筑了防御别国入侵的“楚方城”揭开了中国历史上记载的长城修建的帷幕。战国时期,齐、魏、赵、秦、燕和中山等国也相继修建了“诸侯互防长城”。其中,秦、赵、燕三国和北方强大的游牧民族匈奴毗邻,在修筑诸侯互防长城同时,又在北部修筑了“拒胡长城”。以后历代君王几乎都加固增修长城。秦统一后,废弃了隔离各国的长城,将秦、赵、燕北部边境的长城连接起来,并加以扩展和修缮,第一次形成了一条西起临洮,东至辽东万余华里的长城,万里长城由此出现。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二十分之一。汉朝继续对长城进行修建,以抵御北方匈奴的侵袭。从汉文帝到汉宣帝,筑成了一条西起大宛贰师城、东至鸭绿江北岸、全长近一万公里的长城。当时没有任何机械,全部劳动都由人力完成,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十分艰难。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历史达2000多年,今天所指的万里长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长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