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庙供奉的是叫做成城隍神,民间又称之为城隍爷,而城隍庙是民界的地方长官,职责是为了保护地方的百姓。根据说文解字当中的介绍,城是“盛民也,从土城”,所要表达的意思是将人民置于其中的土地,而隍则是指没有水的城池。
其实城隍就是城池的意思,而城隍神既然是以城池作为称号,它的职责是与人民以及地方有着紧密的联系,不过早在春秋战国时代,甚至更早之前,我国并没有对城隍神有一个概念,主要原因是由于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大夫都有自己的封地,所以封地一般是世袭,整个变动也不会做太大的改变,而这个时候诸侯大夫的宗庙中所供奉的祖宗。在当地是被视为这块封地的祖宗神,所以它能够完全地作为地方的保护神,起到保护的作用也不必在外去,另外设城隍神。
不过随着历史的变迁,这种世袭封地的制度被逐渐打破,尤其是在清完成大一统之后,建立了王朝之后,开始实行郡县制,郡县的长官会经常的更换,而作为朝廷官员,这些郡县的长官不可能像之前的诸侯大夫一样在当地去射宗庙供奉自己的祖先。为了整个国家以及城市的安全需要并且为了满足人们内心对于神的需求,设立了一个城市保护神开始进行规划,所以城隍神也从这里开始出现。根据考古发现城隍神最早是设置于西汉初年,汉高帝梦见秦功臣奉上后便设立了城隍神,这一神职在整个考古资料当中并没有见到王恽的这一说法,这说法是否正确还是要继续考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