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伊士运河之战战败国成了最大的赢家1854年,法国工程师费迪南德李赛普与尚为土耳其属国的埃及总督赛德帕夏签订了《关于修建和使用沟通地中海和红海的苏伊士运河及其附属建筑的租让合同》,开始了现代苏伊士运河的建造这份合同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战败国竟然成了最大的赢家?战胜国却输了底朝天?墨上桑为您解读第二次中东战争。
第二次中东战争也叫做苏伊士运河战争,要解释为什么战败国埃及竟然成了最大的赢家?战胜国英法却输了底朝天?先要从苏伊士运河说起。。。
1854年,法国工程师费迪南德·李赛普与尚为土耳其属国的埃及总督赛德帕夏签订了《关于修建和使用沟通地中海和红海的苏伊士运河及其附属建筑的租让合同》,开始了现代苏伊士运河的建造。
这份合同规定,从运河通航之日起,租期99年,期满后归埃及所有。(眼熟吗?香港当年也是被租借99年,注意这个时间。)
1869年通航时的苏伊士运河
苏伊士运河从1858年开凿到1869年竣工。整个工程花费11年,共耗资1860万镑,策划和具体工程实施是法国人负责的,而钱大部分是英国人出的,只有劳工是埃及人(当时运河公司股票的52%分散在法国资本家手中,29%为英国政府持有,埃及政府仅持有15%的股票)。
运河开通后,英法两国不但控制住这条紧扼欧、亚、非三大洲交通要冲,战略意义巨大的国际通道,并且获得了巨额的过路费(每年约一亿美元的现金流!注意,是是五十年代的一亿美金哦)。
1875年,英国迫使当时的埃及总督把国家所持有苏伊士运河公司15%的股份全部卖给了英国。
1882年,英国派兵占领埃及,在运河区建立了它在海外最大的军事基地,直接控制了运河。
1922年,全球独立浪潮兴起,英国被迫承认埃及独立,但条件是埃及要保证英国对运河的绝对控制。
1936年同埃及签订《英埃同盟条约》,进一步规定英国对运河的占领期限是20年,保有运河区驻军1万人。
1952年,中校纳赛尔发动政变,推翻了埃及法鲁克王朝,建立了偏向苏联的埃及共和国。
纳赛尔
因为埃及在第一次中东战争中被刚建国的以色列打败,纳赛尔急需资金建设国家以及购买大量武器充实军队。于是日进斗金的苏伊士运河吸引了纳赛尔的注意。
1956年7月26日,纳赛尔强硬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公司全部财产移交埃及政府。(注意:距离1869通航过了87年,距离1936年英埃同盟条约刚好20年)
这一事件的后果就是,同时惹怒了英国人和法国人!二战后英法虽经济调蔽,但苏伊士运河事关战略地位、石油命脉,对英法是一块绝不可弃的肥肉。
在英法两国经济援助、经济制裁、为对运河实施“国际管制”等多种方法软硬兼施都宣告失败,英法两国甚至将苏伊士运河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也被美苏否决!就在英法决定亲自武力动手的时候,法国人想到了一个好打手--以色列。
以色列在建国的第二天,就受到来自埃及、叙利亚、约旦等阿拉伯国家的侵犯,差点灭国,虽然犹太人以血的代价保住了以色列,但阿拉伯人的敌意有增无减,战争早晚都会爆发。
纳赛尔上台后的,埃及在各个方面打压以色列,尤其是不准以色列的船只通过苏伊士运河,让物资武器极度缺乏的以色列极为不满。
第一次中东战争以以色列惨胜告终
以色列内部有许多人公开鼓吹扩大以色列的疆界,甚至提出了“从尼罗河到幼发拉底河”的口号。
早在1955年11月,以色列国防军参谋本部就制定了一个入侵加沙地带和西奈半岛的作战计划。
英法对埃及战争的建议也正中以色列下怀。
1956年10月13日到14日两天,英国人、法国人和以色列人秘密在塞弗尔举行会议,三方对于打击埃及,夺回苏伊士运河的战争计划,共分为四步:
1.以色列首先发动进攻,占领西奈半岛,然后英法作为调解人,调解双方的矛盾,英法最后以“中立人”的身份进入苏伊士运河地区,重新接管苏伊士运河。
2.但如果埃及政府在以色列的进攻下,仍然没有屈服,则英法军队将亲自动手,从塞浦路斯、马耳他、亚丁和航空母舰上出动飞机轰炸埃及,摧毁埃及的军事基地。
3.然后,英法联军主力从塞得港登陆,向运河区进攻,切断埃军退路。
4.最后,由以色列占领西奈半岛全境,英法占领运河区,全歼埃军。
1956年10月29日,以色列第202空降旅在旅长阿里埃勒·沙龙上校的指挥下突袭驻守在米特拉山隘的埃及军队,拉开了第二次中东战争的序幕。
沙龙,就是后来以色列总理的那个沙龙
以色列开战的次日,英法发出最后通牒,借口“隔离交战双方”,以“保证运河的通航安全和自由”,要求埃以双方在12小时内停火,并各自从运河后退10英里,让英法军队进驻运河区的塞得港、伊斯梅利亚和苏伊士。
在遭到埃及拒绝后,31日,英法联军对埃及的首都开罗和其他重要城市与港口发动海空袭击。
准备空袭埃及的英国航空母舰
遭到英法联军的空袭后,埃及纳塞尔总统出了一个大昏招:命令埃及空军不得反击,命令埃军撤出西奈半岛。
纳赛尔的本意是保存空军实力,全力防御埃及尼罗河三角洲区域。但空军不得反击导致埃军光挨打不能还手,士气不高。接着撤退的命令让埃军士气更是一落千丈,于是撤退变成了溃退,溃退变成了溃败。
英、法军总计阵亡32人伤130人失踪1人:英军损失8架飞机,法军损失2架飞机。
以色列方面172人死亡、817人受伤,大约30辆坦克或半履带车被击毁。
埃军阵亡约750人,负伤2100人,五百多辆坦克和装甲车被击毁。损失飞机200架,五大城市遭到严重破坏。1.2万幢住宅毁于战火,居民伤2万多人。
英法联军对塞德港进行了空袭
从这一结果上看,英法以联军而可谓完胜!战败国埃及损失惨重,应该一蹶不振才对!为什么说埃及是苏伊士运河之战的最大受益者呢?除了埃及,还有谁收益于这次战争呢?
本次战争的主要受益者有下面几位。
赫鲁晓夫和纳赛尔
埃及是苏联在中东地区仅有的战略盟友。1956年11月6日,苏联向英、法、以三国发出照会。
赫鲁晓夫对以色列总理本一古里安的信中说,以色列的行为:“将使以色列是否能继续作为一个国家而存在产生问题。”
同时赫鲁晓夫在致英法领导人的信中发出核威胁:“如果拥有各种现代化毁灭性武器的更强大国家向英国和法国进攻的话,那么英法两国将会处于何种境地?”
正事通过埃及,苏联得以将势力范围扩展至中东地区,众多阿拉伯国家开始采用苏式武器武装自己,苏联可以说是本次战争的赢家之一。
上将总统艾森豪威尔
正准备大选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对英法擅自发动战争很生气。他命令全世界的美军部队进入戒备状态,强烈要求英、法和以色列立即停战。
除了不想同苏联开战,艾森豪威尔更想借阿拉伯民族主义情绪,将英法苏等国势力赶出中东,并取而代之。
从战后角度看,美国势力也深入中东地区,完全取代了英法原有的影响力,成为西方国家在中东的代言人,也是本次战争的赢家。
以色列通过战争获得了英法等西方国家的友谊,使得国际形势不再孤立,并有了英法这样良好的军火购买通道,切实提高了自身国际地位和军力。
而且通过战争手段,深深打击了埃及军力,确保了西部边境十年的和平,带给以色列人宝贵的休养生息的时间,在本次战争中收益巨大。
上述三国算是本次战争中的赢家,但最大的赢家还是埃及,为什么呢?
1、虽然埃及损失惨重,但从结果看,是弱小的埃及人民在纳赛尔总统的领导下,打败了了西方大国的联合进攻。1956年12月22日,英、法军队完全撤出埃及,以色列军队也于1957年3月8日全部撤出。
2、埃及人民武装保卫了新生的纳赛尔政权及埃及的运河权益。
3、1957年1月1日,埃及宣布废除英埃《关于苏伊士运河基地的协定》。它标志着埃及人民完全控制了苏伊士运河,真正成为自己国家的主人,从而彻底结束了西方殖民者剥削和奴役埃及的历史。
4、更重要的是,通过这场战争,纳赛尔结好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之一的苏联,纳赛尔从此成为阿拉伯世界的英雄,被誉为“当代萨拉丁”、“尼罗河雄狮”。
当然,最惨的就是“战胜国”的英法了:
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大国,先是打埃及还需要拉以色列入伙;接着被老对头苏联以核武器威胁,还被同阵营老大美国制裁。可以说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随后英法势力全面退出中东地区,更是导致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国力也日趋衰落;到如今更被网友戏称之为五常之耻,真是感叹世事变幻。
本文苏伊士运河之战战败国成了最大的赢家文章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仅供大家参考,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