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上线的《自然》最新子刊《自然-天文学》创刊号首篇文章,刊登了中国天文学家领衔的一项南极天文观测成果。这一观测结果表明,南极冰穹A拥有其他地面天文台址无可比拟的观测优势。在南极开展观测,为人类取得天文学与大气研究突破,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
2010年1月,第26次中国南极内陆科考队将国际上首例无人值守、远程操控的超宽带太赫兹傅里叶光谱仪成功安装在冰穹A。经过长达19个月的连续运行,这台对太赫兹辐射极为敏感的光谱设备,首次在南极冰穹A获得了太赫兹至远红外谱段的大气透过率长周期实测数据。观测结果表明,与其他地面观测台址相比,拥有4093米高海拔、和零下80摄氏度左右极低温的冰穹A,在太赫兹至远红外谱段的大气透过率明显更高,是观测宇宙的绝佳新窗口。
在这一长周期、极低温大气透过率实测数据基础上,科研团队还给出了大气辐射模型的新的约束条件,对于建立更精确的大气辐射模型研究全球气候变化有重要的意义。
“频率0.3至15THz、波长1毫米至20微米的太赫兹至远红外谱段,是观测宇宙的重要波段,宇宙中约有一半的光子辐射能量,如孕育恒星的冷暗气体、尘埃辐射等,都集中在这一谱段。”该研究领导者、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南极天文和射电天文研究部主任史生才说,此次的观测结果验证,南极冰穹A确实是地面观测宇宙的绝佳窗口。“目前,中国科学家正在加紧研制用于南极天文观测、搭载超导探测器的5米口径太赫兹望远镜,力争早日有所突破。”史生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