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讯 2017年1月16日,中科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2016年中科院在重大成果产出、成果转移转化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
2016年,中科院产出一批有重要影响的创新成果,若干重大创新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落成启用,将大幅提升我国深空测控和射电天文能力,在未来15-20年内保持世界领先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对项目进展给予了充分肯定,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刘延东副总理出席落成启用仪式并发表重要讲话。
——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在轨运行一年,成功发射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以及新一代北斗导航实验卫星。实践十号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哺乳动物胚胎的太空发育。量子卫星完成主要实验任务,使我国在量子通信应用方面迈出关键一大步,引领了国际量子通信应用技术的发展。系列科学卫星成功发射并取得突破性的科学发现和实验验证,在国际科技界引起强烈反响,标志着我国空间科学研究已进入世界前列。
——在天宫二号任务中,我院作为空间实验室应用任务的抓总负责单位,开展了全部14项重大科学实验,自主研制的空间冷原子钟进行了世界首次空间科学实验,中欧合作研制的伽玛暴偏振探测仪成功获得多次伽玛射线暴、X射线暴及蟹状星云脉冲星信号;我院研制的温控元件、空间特种胶等10多种材料设备,为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和在轨实验提供了有力保障。嫦娥三号科学应用研究也取得一批重大产出。
——“探索一号”科考船在马里亚纳海沟开展了我国第一次综合性万米深渊科考活动。“海斗号”无人潜水器最大潜深达10767米,创造了我国无人潜水器最大下潜及作业深度纪录,使我国成为继美、日两国之后第三个拥有研制万米级无人潜水器能力的国家。
——重大关键技术取得新突破。平流层飞艇飞行试验圆满成功,驻空和动力飞行时间对照公开报道数据,均刷新了世界飞行纪录,使我国在该领域跨越了一大步。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成功实现5.3拍瓦、24飞秒激光脉冲输出,是当前国际最高激光脉冲峰值功率。EAST成为世界首个实现稳态高约束模运行持续时间达到分钟量级的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我国首个海外陆地卫星接收站北极站投入试运行。
——国防科技创新取得一批突破性进展,充分展现了我院不可替代的作用,多个单位获得突出贡献奖。
——研制出寒武纪深度神经网络处理器,与德国SAP公司联合研发了工业4.0互联制造解决方案,这两项成果与量子通信技术在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入选为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千万核可扩展全球大气动力学全隐式模拟”获得戈登贝尔奖,实现了我国高性能计算应用在此奖项上零的突破。这一系列关键技术突破引领了相关信息技术的发展。
——开展生态草牧业试验示范,大幅度提升了草地生产能力,有效遏制了草地退化现象,显著提高了畜产品饲料转化率。在渤海粮仓科技工程示范中,研发了北方地区适水灌溉和多水源高效利用技术,可节约灌溉用水50%,在河北省30余个县进行了整县域推广。汪洋副总理连续3年分别考察了渤海粮仓、海洋生态牧场和生态草牧业试验示范,对我院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产业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转化取得重大突破。以我院高温铁基浆态床煤炭间接液化技术为核心,年产400万吨煤制油工程成功试车投产,这是全球单套规模最大的煤炭液化装置,习近平总书记专门致信祝贺。煤基合成气直接转化制烯烃研究颠覆了90多年来煤化工一直沿袭的费托路线,被誉为“煤转化领域里程碑式的重大突破”。研制成功大型高精度衍射光栅刻划系统和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中阶梯光栅,结束了我国高精度大尺寸光栅制造受制于人、光谱仪器行业“有器无心”的局面。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成套技术实现整体转让。治疗肺动脉高压新药获批进入临床研究,治疗出血性老年黄斑变性、新型生物人工肝等胚胎干细胞临床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国产化牵引动力系统,成功应用于首都机场线直线电机轨道交通车辆。流态化低温还原技术大幅提升了我国低品位难选冶锰矿的综合利用效率。
——基础研究重大产出丰硕。揭示了埃博拉病毒入侵人体细胞模式,为防控病疫情及抗病毒药物研发提供了重要科学基础,是国际病毒学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大亚湾实验测得最精确反应堆中微子能谱。成功绘制出全新的人类脑图谱。揭示了光合作用超级复合物精细结构,使我国在植物光合作用结构机理研究领域保持国际领先水平。首次实现分子间相干偶极耦合的实空间直接观察,开辟了研究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新途径。揭示了水稻产量性状杂种优势的分子遗传机制,为实现杂种优势高效利用、推动育种技术变革奠定了基础。首次揭示了末次冰期欧亚地区完整的人口动态变化情况,并绘制出冰河时代欧亚人群的遗传谱图。
2016年,我院赵忠贤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曾庆存院士获国际气象界最高奖——国际气象组织奖;姚檀栋院士获2017年维加奖,是首位获引殊荣的亚洲科学家。全院共获国家自然科学奖13项,占全国的31%;“中微子振荡新模式”获一等奖,这是继铁基高温超导和量子通信后我院5年内获得的第3项自然科学一等奖;获科学技术进步奖7项、技术发明奖3项,其中,“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获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成果获专用项目类技术发明一等奖。我院在自然指数中连续四年位列世界科研机构榜首。
2016年,中科院A类先导专项通过绩效评估考核及时调整研究布局和方向,产出一批有较大显示度的创新成果,形成一批新的优势领域方向和学科增长点,一些关键技术在产业和用户中推广应用,大部分专项与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有效衔接。“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碳收支认证及相关问题”专项顺利通过验收。对“海斗深渊前沿研究”等10个B类专项进行中期检查,大部分专项完成预定阶段目标任务,取得了一批国际领先的原创成果,为国家提供了一批重要咨询建议。
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经过精心组织和科学论证,2016年中科院又及时启动了一批新的先导专项,包括1个A类专项和9个B类专项。其中,A类专项为“南海环境变化”专项。
9个B类专项分别为:
(1)超强激光与聚变物理前沿研究,依托单位为上海光机所;
(2)能源化学转化的本质与调控,依托单位为大连化物所和理化所;
(3)地球内部运行机制与表层相应,依托广州地化所;
(4)细胞命运可塑性的分子基础与调控,依托上海生科院;
(5)结构与功能导向的新物质创制,依托上海有机所和福建物构所;
(6)基于原子的精密测量物理,依托武汉物数所;
(7)超常环境下系统力学问题研究与验证,依托力学所
(8)多波段引力波宇宙研究,依托国家天文;
(9)大规模光子集成芯片,依托西安光机所。
2016年,中科院秉承创新科技、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宗旨,以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专项行动”为抓手,进一步完善科技服务网络布局,在区域战略合作、成果转移转化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初步统计,2016年通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使社会企业新增销售收入约3797亿元,利税472亿元;院所投资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850亿元,利润13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