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78岁院士在高铁二等座上笔耕不辍!原来,他准备的报告内容是……
作者:刘园园
14日举行的“2017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科技成果发布与应用会议”上,当主持人宣布,欢迎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先林上台做主题报告时,座无虚席的报告厅里掌声格外响亮。
这位年已78岁的院士,就在两天前成为新晋“网红”。6月12日,本可以坐高铁一等座的他,被网友拍到乘坐二等座返京,随后发布到微博上。当时这位满头银发的老者,上穿白衬衫,脚着一双发旧的皮鞋,像小学生一样毕恭毕敬地坐在座位上,埋头研究铺在小桌板上的文件。文件上多处被他用红笔批注得满满当当。短短一天时间,超过30万微博网友为刘先林点赞。有网友说,这不就是高铁上的“扫地僧”嘛。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先林。微博@人民日报 图与坐在高铁上的“老学究”形象相比,刘先林走上讲台时神采奕奕,上身依然是一件朴素的白衬衫。他所作报告题为《服务社会快速发展的地理信息产业》。12日在高铁上修改的文件,正是这份报告。
“我一般作报告都是汇报科研成果,但是科研成果的产生没那么快,所以今天的报告是综合性的。”刘先林一张口,便说了一句大实话。看到台下纷纷举起手机拍摄幻灯片,他立马“插播”了一句:“我这个PPT大家回头可以拷贝,不用拍。”
刘先林站在台前接着说,他今天要和大家探讨的是,整个社会都在高速发展,地理信息行业应该如何应对。“网络经济、共享经济和海洋经济相继成为热点,这些产业对地理信息行业的需求很大,要求也更高了。”他声音洪亮、语速飞快,快到你稍不留神就会跟不上他的思路。
“现在的共享单车很火,又出现了共享汽车,如果没有地理信息技术,肯定会乱象丛生,”刘先林说:“所以共享单车的出路一定是把地理信息技术用上。”
他笑称自己是“地理信息技术专家,自动驾驶技术外行”,并介绍了自己从地理信息技术出发,设想出的全新自动驾驶技术算法。他还尤其关注未来地理信息技术在智慧城市中扮演的角色。
“地理信息技术可以应用于智慧医院,根据每个病人的实际情况制定就医路线,并推送到病人的手机上。”刘先林设想,与此类似,这项技术还可服务于智慧旅游、智慧商场、智慧停车。
半个多小时的报告,刘先林几乎没有停顿。最后,他不忘声调激昂地“鞭策”了一下台下同行:“原本这个行业以外的阿里巴巴、华为都开始搞地理信息技术,我们一定要奋起创新,跟上时代的步伐!
高铁“扫地僧”何许人也?
刘先林,生于1939年,河北省无极县人。中国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测绘专家,被誉为测绘界的“工人师傅”。
他1962年毕业于武汉测绘学院;1987年成为国家测绘局测绘科学研究所教授级工程师;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刘先林几十年来致力于摄影测量和航测仪器的研究,用很少的经费,却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多项成果填补国内空白,结束了中国先进测绘仪器全部依赖进口的历史。据报道,他为国家节省资金近2亿元,创汇1000多万元,并通过仪器研制有力地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大大加快了中国测绘从传统技术体系向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的转变。他打破了中国数字航空测量仪器领域长期被国外垄断的局面,改写了中国航空摄影测量采用胶片的历史,推动中国测绘从传统技术体系向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的跨越式发展。
2014年3月18日,首届新时期“感动测绘人物”颁奖盛典在北京举行,刘先林获奖。
注:文中图片除注明外由本文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