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闻

机器人发展冷思考:真能抢你饭碗?引发伦理观重塑?

2021-10-11 科学探索 机器人发展冷思考:真能抢你饭碗?引发伦理观重塑?

  中新网北京8月28日电(吴涛)随着2017世界机器人大会的举办,机器人相关话题迅速升温。那机器人可以给我们解决哪些问题,又带来了哪些困扰,发展趋势如何呢?

资料图:2017世界机器博览会上仿生水母吸引了观众的目光。 中新社记者 刘关关 摄资料图:2017世界机器博览会上仿生水母吸引了观众的目光。 中新社记者 刘关关 摄

  机器人应用向多领域渗透

  机器人对我们来说已经并不是一个特别陌生的领域,甚至你每天都在和家里面的扫地机器人、早教机器人等打交道,未来或更多。近日,由中国电子学会发布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显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智能服务机器人产品类型愈加丰富,向各领域渗透。

  “由市场率先落地的扫地机器人、送餐机器人向情感机器人、陪护机器人、教育机器人、康复机器人、超市机器人延伸,服务领域和对象不断扩展。”报告指出。

  机器人应用在多领域已经落地,以物流机器人为例,公开资料显示,亚马逊、京东和沃尔玛等已经开始使用。美国机器人工业协会主席Jeff Burnstein在2017世界机器人大会上表示,配货中心如果使用了移动机器人的话,可以减少错误、加速材料的流动,也可以节约储存的空间、改善整个路线的设计,如果是人的话,他们走来走去空间路线的设计没有优化。

  机器人还有一个重要应用是进入人类达不到或者非常危险的地方进行作业。比如“核机器人”,据了解,在欧洲牛津附近的核聚变反应堆已经有机器人进去了。2017世界机器人大会秘书长徐晓兰此前接受中新网采访时也表示,“某些领域,根本不适合人类工作,只能由机器人去做。”

  机器人在医疗领域应用的重要程度基本成为共识。英国工程技术学会主席Jeremy Watson说,过去这些年,在英国照顾老人的成本越来越高,甚至在老人最后两年中,医疗领域的支出占到一生相关支出的80%。

  “而医疗机器人再加上一些诸如清洗的辅助功能,二十四小时监控老人的话,可让他们的寿命更长,也能够避免老人在家中摔倒出现骨折的情况。” Jeremy Watson说。

  不难发现,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使用机器人。上述报告指出,2017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预计达到29亿美元,2020年将快速增长至69亿美元,这几年预计平均增速高达27.9%。2017年,全球医疗服务机器人、家用服务机器人和专用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分别为16.2亿美元、7.8亿美元和5亿美元。

资料图:2017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机器人接力赛吸引了观众的目光。 中新社记者 刘关关 摄资料图:2017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机器人接力赛吸引了观众的目光。 中新社记者 刘关关 摄

  影响到你的饭碗?

  不得不说,机器人给人们带来很多便利,但也给人们带来一些担忧。首先就是机器人安全问题。Jeff Burnstein说,目前协作机器人不是100%安全,这要看它手里抓的是什么,“如果手里是一个锋利的刀具的话,也有可能造成危险。”

  另外,在机器人相关话题中,关于“机器人和人类抢饭碗”、“机器人影响就业”的话题热度一直不减。徐晓兰认为,机器人代工并不会影响就业,可以说不但不影响就业,还会让人们的就业舞台更广阔,因为机器人的会带来很多新岗位,“就此问题引发的外界担心,主要是现在人才结构上出现了一些问题。”

  Jeff Burnstein说,“对我们来说,这个问题不会很快消失,人们也会一直谈论这个问题。但很多企业称,自从引入了机器人之后,他们可以雇用更多的人而不是减少工作人员。”

  相信看过《机器人总动员》的人都知道,里面展现的巨大机器人废墟让人震撼。没错,机器人还带来一个问题是如何回收再利用。意大利机器人与自动化协会主席、欧盟委员会顾问ReziaMolfino说,相信未来很多地方都用机器人,但循环经济要求产品的维护再造再利用和回收,这在机器人业务上有难点,因为即使是相同类型的产品也存在巨大差异,有效范围的保存状态也千差万别。

资料图:会弹钢琴的机器人。中新网 吴涛 摄资料图:会弹钢琴的机器人。中新网 吴涛 摄

  引发伦理观重塑?

  除了应用层面,机器人还带了一些意识层面的变化。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全球机器人产业发展依然面临着现实技术瓶颈和潜在伦理道德隐患的“双重挑战”,机器人很可能引发法律法规与道德伦理的重塑。

  ReziaMolfino说,目前欧盟在考虑机器人立法,自主机器人在未来可能会获得电子人的身份,这样的话他们也会有义务和权利了。据了解,类似的问题并不是第一次被提到,早在今年2月份,比尔·盖茨也曾说过,机器人也应该像人类一样被征税。ReziaMolfino透露,该问题欧盟也在考虑。

  对机器人的担忧还有一方面就是他们是否会“自我觉醒”。科幻连续剧《西部世界》中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在一个庞大的科技乐园中,有着众多拟真人的机器“接待员”,慢慢地,部分机器人出现“自我觉醒”,发现自己只是作为故事角色而存在,并且他们试图摆脱乐园的控制。

  这样的担心或并非没有道理。据国外媒体7月底报道,Facebook已经关闭了两个人工智能,因为“它们似乎在以一种只有他们自己理解的奇怪语言互相聊天”。

  据报道,上述离奇的讨论来自尝试让两个人工智能谈判,尝试交换帽子,球和书籍,很快,疑似属于他们自己的聊天内容出现了,可怕的是,事实上用这种奇怪的语言进行的一些谈判最终成功地结束了他们的谈判。

资料图:一款和鳐鱼外形相像的水中机器人。中新网 吴涛 摄资料图:一款和鳐鱼外形相像的水中机器人。中新网 吴涛 摄

  趋势:特种机器人、协作机器人或走俏

  说了这么多,那目前全球机器人产业发展到一个什么水平呢?未来发展趋势又如何?先来看一组数据,上述报告指出,2107年全球机器人市场预计达到232亿美元,2012至2017年平均增长率接近17%。其中工业机器人147亿美元、服务机器人29亿美元、特种机器人56亿美元。

  不难发现工业机器人仍是目前机器人产业中的基石,但出现的一些新情况也值得思考。比如, Jeff Burnstein认为,协作机器人是未来一个趋势,因为目前对工业机器人最大的质疑是因为它们特别复杂、成本很高,需要太多的工程师。

  “很多的公司,尤其是中小公司不愿意用工业机器人,但他们对协作机器人非常感兴趣,因为其成本更低,无需防护,也无需投资于更多的场地。” Jeff Burnstein说。

  另外,特种机器不断催生出新兴市场已经引起各国的高度重视,相关研发力度和投入不断加大。美国提出“机器人发展路线图”,计划将特种机器人列为未来15年重点发展方向;欧盟也计划到2020年投入28亿欧元,开发包括特种机器人在内的产品,并推向市场。

  作为特种机器人的一种,中新网记者在2017世界机器人博览会上也发现,同2016年机器人博览会相比,今年有更多的仿生机器人出现,比如仿生水母、仿生蜻蜓等。而且仿生类机器人用的技术更加复杂,跨学科联系性较紧密。

  在上述博览会上,设计生产一款和鳐鱼外形相像的水下机器人的企业工作人员对中新网表示,该机器人最深可潜入水下30米,信号如何传输成为难点。尽管蓝牙不能用、WiFi也不行,最终他们攻克相关难题,用新材料技术解决了。

  ReziaMolfino说,在机器人的发展中,设计必须要有创造性,跨学科的设计功不可没,如果必要的话可以从生物当中获取灵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