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韬:主任医师,教授,博导。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灾难医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急诊医学部常务副主任,应急管理办公室主任。兼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医学科普创作专委会主任委员,应急安全与减灾科普专委会常务副主任委员。人民网首届“国之名医”称誉获得者。2018年1月,在中国科协和人民日报社联合举办的“典赞-2017科普中国”活动中,被选为年度“十大科学传播人物”。2020年2月4日至3月18日,任赴武汉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上海)副领队。
国内首部方舱抗疫的主旋律著作《方舱记忆》即将出版。这是由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策划,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出版,喜马拉雅同步推出有声读物的正能量作品,将盘点方舱故事,弘扬抗疫精神,尚未问世,就吸引了各界的目光。作为本书主编之一,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上海)副领队、东方医院灾难医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王韬,至今对武汉的战斗岁月难以忘怀。对于这段经历,他最大的感触便是:灾难医学建设任重道远,但又刻不容缓。
2月4日,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暨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上海),受命驰援武汉疫区。20名后勤、安保人员驾驶8辆紧急医学救援车和2辆物资车从上海出发,35名医护人员从虹桥火车站乘坐高铁出发,两支队伍于当晚在武汉汇合。成立于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的东方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是全球首支通过世卫组织认证的国际应急医疗队,曾多次参与重大灾害的救援工作,灾难医学救援经验丰富。
东方医院救援队抵达武汉后,仅用3个多小时便将25顶帐篷全部搭建完毕,并配齐了帐篷内的所需物资。形成了包括门诊、预检、检验、留观室、监护室、输液室、药房等设施在内的中型医院的规模,并建成了可与上海医院视频连线的远程会诊中心。东方医院救援队所拥有的两大“神器”——帐篷移动医院和车载移动医院,在战“疫”工作中发挥了服务全局的作用,被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建设指挥部迅速纳入方舱医院体系。
整建制出动,是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区别于其他医疗队的特点之一。为了这次抗疫工作,东方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在人员配置、物资储备、培训演练等各方面都进行了大幅度升级。不仅抽调了检验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的精兵强将,还携带了大量防护物资,并对所有队员进行了安全防护的强化训练。
2月7日,这所可容纳1500张床位的方舱医院开始集中收治新冠肺炎轻症患者。至3月8日休舱,武汉客厅方舱医院累计治疗患者1700余人。实现应收尽收,是建造方舱医院的初衷,实际上也是灾难医学和应急管理智慧的体现。公共卫生事件所需的灾难医学与平时的临床医学是完全不同的。临床医学偏重个体救治,而灾难医学偏重群体救治;临床医学强调医疗技术,灾难医学强调统筹和管理。而以往,对于大多数医院和医护人员来说,灾难医学的研究与实践确实也是一个短板。
当然,灾难医学作为一个学科体系,应急传播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作为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应急安全与减灾科普专委会的创始人之一,王韬积极致力于灾难医学的大众科普。在一线抗击疫情的同时,王韬和东方医院刘中民院长及其他前、后方人员默契合作,编写了两本科普书籍《疫情来临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居家防护指南》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学生防护读本》。学生防护读本已经被翻译成英文和意大利文,在全球多个国家发行。
王韬所在的东方医院灾难医学研究所和他兼职任教的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联合,充分发挥新闻传播、灾难医学、医学传播等学科交叉的创新优势,启动了“抗击疫情”专项课题的申报工作,积极为一线疫情防控与应急决策出谋划策。经评审,共立项灾难传播课题18项。
抗疫期间,由王韬担任健康与医学传播研究中心主任的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发起倡议,联合全国16所新闻传播院校和15所医疗卫生机构的专家学者共同创办成立了“灾难医学传播联盟”。作为联合倡议人的王韬指出,成立联盟的初衷,就是期望以一个长期性、可不断增长的组织模式,来打通传播学界、业界、医学界及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应对灾难医学事件中的传播问题,特别是推动应急传播响应体制机制的建立。
王韬坦言,作为研究应急管理和灾难医学传播的科研工作者,这次抗击疫情的经验,对进一步推动我国灾难医学体系的完善会很有帮助。通过反思、总结,我们一定可以做出更好的预案,建设更完备的应急管理体系,形成更完善的灾难医学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