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聪慧的大脑以及无与伦比的肢体优势,人类一步步走到了食物链的顶端,建立了文明,成为了“碾压”其他生物的地球霸主。
默默发展几千年之后,文明终于在十八世纪迎来了质变,自动化的机器引领人类推开了新时代的大门,科技水平有了长足的发展。
然而,科技带来的不仅仅是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同时也极大增加了人类的野心,让人类不甘屈居于小小的地球。
在探索未知的渴望下,远古时期触摸星空的夙愿开始重新浮现,无数的探测器从地面腾空而起,直指浩瀚星海。
1960年,就在大多数人还沉浸在宇宙的广阔中时,许多科学家注意到了一个异常——宇宙过于“安静”。
这种情况是非常不可思议的,因为很早之前科学家们就通过种种方法,计算出宇宙中宜居行星数量是非常恐怖的,也就是说宇宙中应该到处都是文明,可为什么一个看不到呢?
为了揭开这个谜团,科学家们用尽了手段,在宇宙中大声的“呼喊”,但大半个世纪过去了,仍然没有得到任何的回应。
不过这也并未让科学家们气馁,因为许多遥远的观测结果显示,外星人不是不存在,只是非常的遥远,距地球1500光年的天鹅座中,一个被称为“塔比星”的恒星,可能就是最好的证明。
在详细介绍塔比星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它的发现过程以及发现方法。2009年3月7日,为了在宇宙中寻找地外行星,NASA发射了开普勒太空望远镜。
凌日法
它寻找行星的方法很独特,是利用行星和恒星重叠时,恒星产生的光度变化,来判断该恒星系是否有行星、行星的大小、形状,到恒星的距离以及行星公转的周期等信息。科学家们将这种方法称为“凌日法”。
在开普勒望远镜运行的九年时间中,科学家们观察了几千个恒星系,发现了数百颗位于恒星宜居带的类地行星。
而在使用“凌日法”寻找行星的过程中,科学家们发现距离地球1500光年左右,一个叫“塔比星”(tabby star)的恒星透露出一丝让人难以理解的古怪。
因为长时间的对比观察,科学家们发现塔比星的光度曾数次减少,最厉害的一次甚至直接减弱了22%。这种情况是非常诡异的,因为即便它周围聚集了几十颗行星,也不会让它的光度波动范围超过5%。
如果不是因为行星的影响,那么塔比星的光度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大的波动呢?有科学家提出可能是因为宇宙尘埃。
其实从理论上来说,宇宙尘埃确实能够造成这种结果,但是这种推测很快就被否决了,因为如果真的是因为宇宙尘埃遮住了塔比星发出的光,那么这些宇宙尘埃在被塔比星光照射的过程中一定会升温,在红外观测仪器中将很容易就能够看到它们,然而现实中却并没有观察到它们的存在。
而另一方面,塔比星的光度和太阳差不多,想要让这种恒星亮度骤降22%,所需的宇宙尘埃数量将是惊人的。
更主要的是,宇宙尘埃也并不是无缘无故生成的,它一般是大型天体事件的产物,比如超新星爆炸、天体碰撞等等,但据科学家的观察,它的周围并没有这些天体事件发生过的痕迹。
既然不是宇宙尘埃,那么究竟会是什么原因才会让它的光度骤然下降这么多呢?在主流理论无法解释的情况下,有科学家提出了一种可能——戴森球。
也就是说,塔比星之所以光度会离奇变化,是因为它外面有一个能量吸收装置,也就是著名物理学家弗里曼·戴森(Freeman John Dyson)提出的“戴森球”。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更好的研究和区分外星文明,苏联天文学家尼古拉·卡尔达舍夫在1964年提出了卡尔达舍夫等级,将文明按照可使用能量的多少,共分为三个等级,由低到高依次是一级、二级、三级。
其中一级文明指的是,每秒能够产生10的16次方瓦供文明发展活动的能量,大约和地球每秒接受的太阳能差不多。
人类目前能自主产生的能量,其实还没有太阳能的三分之一,所以严格说起来人类充其量只能算0.6级或0.7级文明。
二级文明指的是,能够利用母星所在恒星系恒星能源的文明,而戴森球就是科学家们设想出来的,二级文明所使用的一种收集恒星能量的装置。
三级文明就不用多说了,拥有星系能源的三级文明,其发达程度根本不是现在的人类能够仰望和想象的。
现在让我们继续回归正题。如果塔比星变暗真的是因为外面有戴森球,也就意味着二级文明可能已经出现,就在距离地球1500光年的天鹅座。
这一推测其实让许多科学家很是担忧,因为在整个宇宙尺度中,1500光年的距离其实算是非常近的,如果那里真的有一个二级文明,那么他们发现我们肯定要比我们发现他们早很多。
如果宇宙真的是一座黑暗的森林,那么人类现在等于就是这座森林中已经发出声音的猎人,其他猎人可能正在赶来的路上,届时人类将要面对的不知道是迎面的一枪,还是互助的守望。
当然了,科学家的推测虽然让人害怕,但是推测毕竟只是推测,光度变暗并不意味着一定是戴森球,毕竟人类在宇宙中只算个蹒跚学步的孩子,那深邃的黑暗中肯定还隐藏着许多人类不曾了解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