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闻

出生月份会让你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吗?

2021-07-21 科学探索 出生月份会让你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吗?

  来源:知识分子微信公众号

?图片来源:flickr

  撰文|Lady New

  责编|程莉

  ● ● ●

  占星网站上总是少不了出生月份与能力、命运之关联的各种话题:哪些出生月份的星座头脑灵活?哪些星座拥有超强的记忆力?哪些星座更具天赋?继而暗示哪些星座的人更可能取得较高的学术或职业成就。

  其实,一些学者也做类似的事情,研究出生月与人的能力或成就之间的关系,不过他们不是靠夜观星象来预言或暗示,而是基于数据来检验人们对出生月份之神秘力量的种种假设。

  “赢”在出生日期上?

  到目前为止,仍未有确凿可靠的证据证明出生月份与能力之间的关系,却有稳定的研究证据表明出生月份与体育和教育成就之间存在关联:出生于某些月份的人更可能成为职业运动员;某些出生月份的学生比另一些出生月份的学生的学业表现好。

  不过,出生月与体育或学业成就之关系的背后机制都是制度性的:运动员的选拔和淘汰通常会分年龄组比赛,出生日期在参赛下一个年龄组的划分点之前的运动员恰好是其所在年龄组年龄最大的运动员,他们在体能和经验上的相对优势有助于其在选拔中的表现。

  类似地,小学入学年龄也有适龄年龄的划分点或截止日期,出生月在截止日期之后的孩子被安排到下一学年入学,这些孩子入学时,其年龄就会比下一年生日在截止日期之前的孩子年龄大,因而他们的学业表现很可能相对较好。而出生月在截止日期之前的孩子则由于在同期按时入学的孩子中年龄最小,在竞争上相对吃亏。上述由年龄门槛设置截止日期所导致的不同出生月者的成就差异被称为截止日期现象。

  并非每一位家长都想让孩子成为运动员,但几乎每一名孩子都要入学接受教育,因此入学截止日期会直接影响一些孩子的出生月恰好在截止日期前后的家长们的行为。有些家长想让出生月在截止日期之后的孩子提前一年入学,似乎早入学就能在人生之路上快人一步,好比“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但早也有早的坏处,比如“早起的虫儿被鸟吃”,一些(准)家长或多或少是受了上述研究发现的影响,担心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是年龄最小的,在学业竞争上吃亏,于是想方设法让出生月在截止日期之前的孩子推迟一年入学,或者试图把预产期推迟到截止日期之后。

  这些家长如此大费周折有没有道理呢?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截止日期现象的研究证据及其背后的机制。

  出生在截止日期以后的学生表现更好?

  早在上世纪60年代,英国教育学的文献就提到过出生在不同季节的学生在学业表现上的差异。有小样本证据表明,生日在截止日期以前的学生的学业表现不如生日在截止日期以后的学生。

  本世纪初以来,经济学家开始关注截止日期现象,想知道儿童在早期教育上的优势或劣势在多大程度上会影响其随后一生的人力资本积累。入学时机作为儿童早期教育的环节之一,受到了经济学家们的关注。

  可是,入学早晚通常受家庭条件、家长观念和儿童发育水平的影响,这让研究者很难区分儿童在学业表现上的差异是由上学早晚不同导致的,还是由家庭条件、家长观念、儿童发育水平的差异所致。于是,经济学家找到了一个变量来解决这一方法上的难题,那就是出生月份(也可以是出生日期)。

  由于许多国家的入学年龄规定要求学校只能接收在规定截止日期之前达到法定入学年龄周岁的孩子,并让同年出生但到截止日期时未足周岁的孩子推迟到下一个学年入学,这就导致后者比前者入学时的年龄大8至12个月不等。由出生月份导致的这一入学年龄的推迟理论上与家庭条件和个人特征无关,因此,对按时入学的孩子来说,其入学年龄的大小可由出生月来完美呈现(见图1)。

?图1 分出生月份的期望入学年龄(岁)示例

  注:此示例是以法定入学年龄为6岁,截止日期为8月31日计算。

  经济学家的研究普遍发现,出生在截止日期之后的孩子比同年出生在截止日期之前的孩子测验分数更高、较少被诊断为有学习障碍,在升学上也表现得更好。这一发现在美国、加拿大、智利、英国、德国、瑞士、芬兰、冰岛、挪威、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的数据中均有证实。

  为什么会产生“截止日期现象”呢?

  出生在截止日期之后的孩子比同年出生在截止日期之前的孩子学习好,这首先让人想到的是前者的入学年龄比后者大。不过年龄的效应分为两类,一类是相对年龄效应,另一类是绝对年龄效应。

  相对年龄效应是指,在儿童发展早期,相对年长的孩子,即便仅年长一岁甚至几个月,都可能会明显比相对年幼的孩子更成熟,也积累了更多学前技能,故而在学习和其他方面的在校表现上有优势。但这一年龄优势会随孩子长大而逐渐消失。

  绝对年龄效应是指,通常只有成长到某个绝对年龄时,儿童才会在认知、生理和心理上做好接受正式教育的准备,这种准备好的状态不仅能使其较快适应学校的学习,而且一个好开端会给未来打下良好基础,其优势在随后的学习中会继续积累。

  不过,相对年龄和绝对年龄效应能维持多久也取决于教育实践——教育制度的设置和教师的反馈能够强化或者弱化截止日期现象。

  跨国比较研究发现,截止日期效应在学术和职业教育分流较早的国家(如德国)较强,也较持久;在留级较为普遍的国家或正式授课教育开始时间较晚的国家(如芬兰、丹麦),效应则相对较小。

  还有一些制度设置会让截止日期效应发生逆转,比如美国的义务教育规定学生年满16周岁后才能退学,这一规定成全了那些因出生月在截止日期之后又想退学的学生,提高了这一群体在中学毕业前退学的比例,导致其最终受教育年数反而少于入学年龄较小者。

  教师的反馈也会强化截止日期效应。已有研究发现,老师们往往对同一年级中年龄较大的学生评价更积极、对这些学生期待更高、给他们布置更具挑战性的学习任务。相比之下,年龄较小的学生更容易因为他们的不成熟而被教师或评估人员评价或诊断为有学习问题或障碍。

  中国孩子“7、8月的陷阱”难以逾越?

  中国自1986年起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法》,在该法案的执行细则中规定,入学的适龄儿童是指在新学期开学之前达到法定入学年龄周岁者。9月1日是全国的开学日, 8月31日就成为了划分适龄入学的截止日期。

  在中国,是否也存在截止日期现象呢?最近有两篇先后发表在《社会学研究》上的论文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

  发表较早的一篇研究是刘德寰、李雪莲(下简称刘、李)对昆明市中学生的研究。该研究发现,在按规定年龄正常入学的青少年中,出生在7、8月的学生在学习上存在适应性危机,更可能沉溺于网络游戏,对课堂时间的利用率不高、对自信心的建构也更不成熟,因而进入重点高中或普通高中重点班的可能性较低。相比之下,出生在9、10月的孩子由于按出生日期门槛的规定要推迟一年入学,所以他们在上述方面表现较好。

  他们的研究进一步推断,“7、8月的陷阱”难以逾越,7、8月出生的孩子们的入学适应性劣势将导致他们的教育结果不平等。如果您的孩子恰好出生在7、8月或者即将出生于7、8月,听到这个结论,再想想中国残酷的升学竞争,您会不会开始焦虑了? 

  先别焦虑,这个研究很快就招到了质疑。张春泥、谢宇(下简称张、谢)随后发表的研究对此提出两点质疑:

  其一,刘、李的研究仅研究了按时入学的孩子,但中国到底有多少孩子是按时入学的呢?曾有过走后门提前入学的读者朋友们请举个手。在刘、李的数据中其实只有56%的孩子按时入学。那些不严格遵守年龄规定入学的孩子是不是就避开了“7、8月陷阱”了?

  其二,刘、李的研究只观察了中学生便急于推断了他们的将来,但求学之路乃至人生之路还很长,短期的优势和劣势能否持续成为长远影响?一方面,相对年龄效应会随着儿童的成长而逐渐消失。另一方面,早上学也有可能给未来的人生争取了时间。一项关注截止日期长远影响的西方研究发现,入学年龄与终生收入之间负相关,因为推迟了入学意味着也推迟了进入劳动力市场。

  从这两点质疑着手,张、谢的研究做了两件事。他们首先来看,出生在不同月份的成年人的教育年数会不会呈现出截止日期效应所预测的规律?他们利用2005年1%人口抽样数据检验,选取了在义务教育实施之后入学且在调查时已经达到完成教育年龄的人群,在这10万余人的数据中观察到了近似于截止日期效应的规律(如图2):


?图2 2005年分出生月份的1979-1981年出生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数(年)

  为什么说是“近似”而不是符合呢?因为截止日期以后的9~12月出生者的平均教育年数的确比截止日期前的月份出生者高,但与截止日期现象不同的是,教育年数的高点并没有出现在9、10月,而出现在11、12月;低点也不是7、8月出生者,而是3、4月出生者。

  为什么会这样呢?两位作者做的另一件事是研究了同期人口的入学时机,他们使用了1992年的中国儿童情况抽样调查,这是一个有将近23万儿童样本的大型调查。他们发现,孩子们是否遵从截止日期入学与出生月份之间有特殊的关联性(见图3):1~7月出生者按时入学的比例在60%以上,但到了8月出生者,推迟一年入学的比例突然增加,而9~12月出生者提前入学的比例明显上升。

  也就是说,在截止日期前后月份出生的孩子更可能不按规定年龄入学。一半以上截止日期之后出生的孩子更可能提前入学,也有一部分截止日期前出生的孩子可能推迟入学。


?图3 1986-1991年入学儿童分出生月份的按时、提早及推迟入学的比例(%)

  那么,哪些孩子会提前或推迟入学呢?他们发现,出生在9~12月的孩子,母亲教育程度越高、父亲从事非农职业的孩子越可能提前一年入学;而同样家庭背景在5~8月出生的孩子越可能推迟一年入学。换言之,条件相对较好的家庭更可能操控孩子的入学时机。

  既然截止日期对中国孩子入学时间的约束力并不大,为什么还能观察到出生月在截止日期之后的成年人的教育年数要多于出生月在截止日期之前者呢?

  两位作者提出了一个新的解释,即出生月份赋予入学时机的灵活性。

  9~12月出生的孩子在选择入学时机的灵活性最高。若家长认为这些孩子学前发展较快,则可以让其提早入学,而这些提早入学的孩子仅比出生在8月按时入学的孩子年龄上小1~4个月。对于学前发展好的孩子,其入学年龄小造成的差距很容易在日后追赶回来,而节省的受教育时间降低了这些孩子未来人生选择的机会成本,同时这些提前入学的孩子更可能来自条件较好的家庭,其家庭资源也有助于其克服因入学年龄小而带来的劣势。

  对9~12月出生、学前发展较慢或天赋平常的孩子,家长则可以遵从截止日期让孩子按规定年龄入学,这些孩子因晚入学而获得的相对或绝对年龄优势也有可能在日后保持下来。

  某些7~8月出生的孩子也争取到了一定的灵活性,很可能是由于家长担心孩子成为班里年龄最小者,有意识地推迟这些孩子的入学时间以避免其劣势。因此,数据并没有显示 7~8月出生者的教育成就最低。

  相比之下,出生在2~4月的孩子的入学时间灵活性较低,出生在上半年的他们如果提前一年入学似乎太小了,而推迟一年入学似乎又太晚了,他们不得不按时入学。因此,他们的入学年龄被出生月随机决定,随机决策的结果通常不及理性决策的结果好。

  划重点了~

  围观学术争论之后,广大的父母家长也许只关心从中能获得什么有指导性的建议。

  一个好消息是,今年不同于往年,教育部于2017年2月22日发布的《关于做好2017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规定:“就读小学一年级儿童的截止出生年月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统筹确定。”也就是说,官方已经允许入学年龄门槛有更大的弹性。不过,精明的家长们很快会意识到,无论截止日期怎么改,总会有一批孩子因出生在截止日期前而几乎成为班里年龄较小者。

  这该怎么办呢?且听我一言:

  如果您的孩子出生在截止日期之后(如9~12月),那您的确可以偷笑了,因为这些孩子在入学时机上有较高的灵活性。但这灵活性能否转换为竞争优势取决于您对孩子学前发展和天赋的了解。对学前发展好、天赋高的孩子来说,早上学没坏处;对学前发展或天赋一般的孩子,那还是按照规定晚一年上学吧。

  如果您的孩子恰好出生在截止日期之前(如7~8月),您也不必太苦恼。相对年龄效应造成的差距仍有可能在日后的同步学习中追上。而您需要做的是更多地关心孩子在学校的适应和发展,帮助其适应和提升自信心,不因“别人家的孩子”而妄自菲薄。

  但无论您的孩子出生在哪个月或截止日期如何改,您都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孩子们在学习成绩乃至最终教育成就上的差异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以往研究已经反复证实的重要因素包括城乡、地区、学区、学校的教学质量、家庭经济资源、父母的文化资本、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方式、父母为子女教育投入的精力和时间、子女的性别、认知和非认知能力,等等。与这些更为重要的因素相比,入学时机的相对早晚的影响即便有,也是微不足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