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光云(Noctilucent cloud)是深曙暮期间出现于地球高纬度地区高空的一种发光而透明的波状云,距地面的高度一般在80km左右,常呈淡蓝色或银灰色,是夜光云中的冰晶颗粒散射太阳光的结果,这类冰晶颗粒的半径一般为0.05~0.5微米。
夜光云只有在高纬度地区(50-65)的夏季当太阳在地平线以下6°~12°时,即低层大气在地球阴影内,而高层大气的夜光云被日光照射时,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到。据报道,当地时间18日上午6点零6分,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XAX)在鹿儿岛县的内之浦宇宙空间观测所发射了“艾普斯龙(Epsilon)”火箭3号机。
火箭升空后,天空出现罕见“夜光云”,日本西部大多数地区都能观看到,吸引了不少网友拍照。
夜光云是太阳位于地平线之下时出现于地球高纬度地区高空的一种发光而透明的波状云,距地面的高度一般在80km左右,常呈淡蓝色或银灰色,是夜光云中的冰晶颗粒散射太阳光的结果。
据悉,夜光云是近代才发现的气象现象,在1885年之前没有任何相关记录,因此科学界对此现象的了解有限。
日本首次观测到夜光云是在2015年,而这次的夜光云现象,被普遍认为是火箭在高空释放大量气体和尘埃而形成的。
夜光云的成因科学界还有争议,最主流的理论认为它主要是由极细的冰晶构成,这个经验理论只在对流层成立。
对流层之上是平流层(同温层),再往上才是中间层,但平流层的特点是上热下冷,故垂直方向上的对流很少而主要是水平方向上的大气运动(所以客机飞行一般选择在平流层中),这样实际上中间层的温度是很高而不是很低了。科学家们认为这可能是由于垂直方向上重力波的衰减造成的。重力波由于各种异常原因而可能在某些地方减弱,从而导致了低层大气向上的动量传递。这样那些在向东方向上具有很强相速度的重力波将向东的动量传递给了高层的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