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8年葡萄牙的水手们在靠近非洲南部的好望角第一次发现了企鹅。但是最早记载企鹅的却是历史学家皮加菲塔。他在1520年乘坐麦哲伦船队在巴塔哥尼亚海岸遇到大群企鹅,当时他们称之为不认识的鹅。人们早期描述的企鹅种类,多数是生活在南温带的种类。到了18世纪末期,科学家才定出了6种企鹅的名字,而发现真正生活在南极冰原的种类是19世纪和20世纪的事情 。例如,1844年才给王企鹅定名,斯岛黄眉企鹅1953年才被命名。企鹅身体肥胖,它的原名是肥胖的鸟。但是因为它们经常在岸边伸立远眺,好像在企望着什么,因此人们便把这种肥胖的鸟叫做企鹅。又因为企鹅正面很像中国的"企"字,所以译名就叫企鹅。
据报道,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的远古巨型企鹅。由于体型巨大,在初次见到这种企鹅的化石时,科学家甚至以为它们属于一种巨大的龟类。科学家认为,这是有记录以来第二大的企鹅。
这种巨型企鹅站立高度跟人类差不多
通过对骨骼化石的测量,科学家估计这种企鹅的站立高度接近1.8米,重量大约为100千克,而它们生活的年代大约为6000万到5500万年前。研究的共同第一作者、德国森肯堡研究中心的古生物学家杰拉尔德·迈尔(Gerald Mayr)称,这一发现揭示出“在企鹅演化早期刚刚失去飞行能力的时候,它们就发展出了庞大的体型”。
红色方块显示的是比氏库米企鹅的肱骨和鸟喙骨,旁边是分离出来的图像
阿兰·滕尼森(Alan Tennyson)是新西兰国立博物馆的脊椎动物管理员,也是该研究的共同第一作者。2004年,他与同事古生物学家保罗·斯科菲尔德(Paul Scofield)在新西兰奥塔哥大区的一处海滩上发现了这块化石。一开始,他们以为这是一种龟类的化石。2015年,一位化石技术人员在开始准备这件化石标本的时候,发现化石肩胛骨上鸟喙骨部分的特征表明,它其实属于一种古老的企鹅。
后续的分析发现,这种企鹅生活在5500万到5900万年前,即距离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非鸟类恐龙灭绝仅仅过去了700万到1100万年。研究者将这种企鹅命名为Kumimanu biceae(比氏库米企鹅),其属名Kumimanu是受到了新西兰原住民毛利人文化的启发。在毛利人的文化中,“kumi”是一种传说中的怪物,而“manu”在毛利语中是“鸟”的意思。种名biceae则是为了纪念滕尼森的母亲,比阿特丽斯·滕尼森(Beatrice “Bice” A。 Tennyson),是她鼓励了滕尼森对自然史的学术追求。
比氏库米企鹅与厚企鹅(Pachydyptes ponderosus,一种已灭绝的大型企鹅,生活在始新世的新西兰)和皇帝企鹅(Pachydyptes ponderosus)的肱骨和鸟喙骨比较
比氏库米企鹅的外形与今天的企鹅并不像。尽管研究人员没有找到它的颅骨,但他们从相近时期的化石推测,最早的企鹅有着比现生种类长得多的喙,可能用来戳刺鱼类。不过,与今天的企鹅一样,比氏库米企鹅已经具有了典型的企鹅羽毛,以直立的姿势笨拙行走,而且发展出了鳍状的翅膀,有助于它们游泳。
根据2014年发表在《Comptes Rendus Palevol》期刊上的一篇论文,卡氏古冠企鹅站立时高度能达到两米,重量可达115千克。
此前研究人员还在新西兰发现了其他远古企鹅的化石,包括威马奴企鹅属的Waimanu manneringi,生活在约6100万年前。不过,目前记录的最大企鹅是卡式古冠企鹅(Palaeeudyptes klekowskii),生活在3700万年前的南极。
根据物种的演化关系,研究作者认为该企鹅的巨大体型为独立起源,发生在企鹅从飞翔到潜水的演化转变后不久。在今天的企鹅家族中,皇帝企鹅(Pachydyptes ponderosus)是体型最大的种类,成年个体的身高可达120厘米,体重可达46千克。
考虑到南极的卡氏古冠企鹅体型比比氏库米企鹅更大,很有可能“巨大体型在企鹅演化史中出现了不止一次,”迈尔说道。
这个岛国周围有着丰富的鱼类资源,可以为企鹅提供充足的食物,而最开始那里并没有原生的哺乳动物(尽管今天那里生活着数量众多的绵羊、黄鼠狼和家养宠物),意味着当企鹅上岸换毛和产卵时不会受到干扰。这就是为什么新西兰会成为远古企鹅的天堂的原因。这项研究的结果在线发表在近期的《自然-通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