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确定了56个民族,其中汉族是最大的民族,占全国总人口的91.51%。其他民族相对较少,占8.49%,因此习惯上称为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宁夏、广西、西藏、云南、贵州、青海、四川、甘肃、辽宁、吉林、湖南、湖北、海南等地区。
住在云南
怒族是中国人口较少、语言较多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公山泸水(原毕江县)、福贡、独龙怒族自治县、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迪庆藏族自治州未夕县和西藏自治区察隅县。
怒族有两个来源:泸水县(原毕江县)的怒族称自己为“怒族”,而福贡和县的怒族称自己为“阿龙”或“龙”。他认为自己是怒江和澜沧江两岸的古代居民。由于长期的接触,这两个群体在怒江地区逐渐接近、相互影响、相互融合,逐渐发展形成今天的“怒族”,但他们各自仍保留着自己的一些特点。
语言
怒族有自己的语言。怒族属于汉藏语系的藏缅族。由于与傈僳族的长期关系,怒族对傈僳族语言普遍比较熟悉。他没有自己的书面语言,解放后使用中文。
穿衣
怒族男女服装大多是亚麻质地。女性通常穿开襟宽胸的亚麻长袍,衣服长及脚踝。在衣服的前后接缝处,装饰着一块红色的镶边布。年轻女孩喜欢在亚麻长袍上加一条围裙,并在衣服边缘绣上各种花边。男人通常穿亚麻长袍,前面敞开,胸部宽大,长度及膝,腰部用布带或绳子系住。腰部以上的前部折叠起来,以便于装载。
怒族男女注重装饰。女人头上和胸前戴着漂亮的头饰,上面有珊瑚、玛瑙、珠子、贝壳和银币。像珊瑚一样的耳环戴在耳朵上,绿色布料或花朵头饰是首选。这个男人留着长发,头戴蓝色布头,穿着亚麻绑腿。他喜欢腰间带把弯刀,肩上背着一个弩和箭袋。
规定饮食
怒族喜欢喝酒,擅长酿造。怒族的酒主要有“咕嘟酒”、“浊酒”和高粱酒。“咕嘟酒”是用“咕嘟米”(由玉米粉和荞麦粉制成,类似于年糕)酿造的。方法是将糯米冷却,与酒曲混合,放入竹篮中,盖好。几天后,它将闻起来像酒,或者渗出的酒将重新装在一个罐子里,密封超过十天。进食时,用过滤器过滤,加入少量开水或冷开水,加入少量蜂蜜或甜味剂,在饮用前冲一点。这酒又甜又醇。这是怒族葡萄酒的上品。它能止渴,具有滋补强身的作用。
节日艺术
歌唱交流是怒族生活中最受欢迎的民间社会活动。它不仅是怒族人民愿望的自然表达,也是他们思想感情的直接表现。在节日、农耕、狩猎、建房、庆祝丰收和举行婚礼时,人们必须交换歌曲来表达和享受内心的满足。
由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和不同的祖先来源,怒族舞蹈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和特点。怒族舞蹈,由于其历史、社会、自然、宗教等原因,仍然保留着较为古老的文化特征。
怒族的歌舞活动在“花节”期间最为盛大。“花节”也被称为“仙女节”,是女族长氏族尊重妇女的古老遗产。
传说很久以前,女儿山山寨像油一样滴着水。农村荒芜,人民生活悲惨。那时,一个美丽、聪明、强大的女奴阿荣,用她的手臂劈开悬崖,凿穿一个洞穴,为女奴们汲取清澈的泉水,浇灌干涸的土地,把荒山变成绿洲。怒族人称阿荣为“发”
每年农历三月十五,仙洞附近的山坡上都会盛开鲜花。怒江两岸三山九乡的怒族男女老少聚集在山坡上采花向神仙进贡。这里的人们要尽情地歌舞三天三夜,欢快地跳着优美的大别舞、粗嘎舞和奔放的鼓鲁腔,每一次歌舞活动都以鼓鲁腔为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