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长沙保卫战》,反映了长沙军民奋起保卫长沙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一部抗日战争史诗,是一首英雄赞歌。那么你对长沙保卫战的真实历史了解多少?让我们来看看精心准备的材料。欢迎阅读!
长沙之战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日本再次局部调整对华战略。总的思路是保证和稳定占领区,使之成为“大东亚战争”的总驻地,继续为保住长沙这一战略屏障,第9战区先后与日军第11军进行了第一、第二和第三次长沙会战,并最终引发第四次长沙会战,也称"长衡会战“。
国内背景
长沙会战在日本政府的诱降下,国民政府内亲日派头子汪精卫公开投降,并在南京成立伪政府。
1938年10月,日军侵占广州、武汉后,由于战线过长,兵力不足;人力、物力消耗巨大,财政经济陷入困境;日本国内反战厌战情绪开始滋长,统治阶级内部因"速战速决"战略的破产和对外政策的分歧而争吵不休;更由于中国人民坚持抗战,使其称霸世界的战略受到极大影响,处处呈现被动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侵略者被迫调整其侵华方针。
在政治上,放弃过去"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的立场,转而对国民政府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以军事打击为辅的策略。在军事上,停止对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重点巩固已有占领区。在经济上,加紧经济掠夺,力图"以战养战“。
1938年11月初,日军攻陷湖南北部,长沙岌岌可危。国民党采用焦土政策,制定焚烧长沙计划。但一系列偶然因素让大火完全失控,致30000多人丧生,全城90%房屋被毁,长沙亦成为二战中毁坏最严重的城市之一。因12日所发的电报代码是"文",大火发生在夜里(即夕(故称为"文夕大火“。
1938年,大火发生几天后,酆悌、文重孚、徐昆被枪决1939年年薛岳代理第9战区司令长官,指挥长沙会战。
国际背景
日本分别于1939年和1940年发动了扫荡重随枣会战外围的随枣会战和枣宜会战,希望国民政府能尽速投降。在这场危及战时陪都重庆的战役中,国民革命军第33集团军司令张自忠将军殉国1940年年夏,蒙古族也展开了自发的抗日斗争。在欧洲,1939年年年9月,纳粹德国军队向波兰不宣而战,引发法国、英国向纳粹德国宣战,标志着绥靖政策的破产,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正式爆发。欧美列强放弃了将欧亚两洲的法西斯国家力量引向苏联的企图,一反早先要求中日和谈的态度,支持中国国民政府进行抗战。
在日本改变了侵华方针后,其军事战略也做了相应调整。
第一,放弃速战速决战略,准备长期作战。
第二,明确规定军事行动要服务于政略和谋略工作。
第三,为减少消耗而限制战争规模和强度。在作战范围上,”如无重大必要不企图扩大占领地区“,”力戒扩大缺乏准备的战线”;在兵力上"为准备今后国际形势的转变,要在各方面减少驻屯兵力及兵力的消耗”;在作战形式上"进行小接触",只是在"敌人集中兵力来攻击时,及时予以反击,消耗其战斗力“。
第四,把军事打击的重心移向对付其后方的抗日游击战。为尽早结束战争,日军于1939年9月至1940年夏在正面战场上相继发动了对长沙、桂南和宜昌的作战,但并没有达到预期目的。
历史意义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奇袭美国珍珠港,同一天,日陆军23军开始进攻香港,为使攻占香港顺利进行,日军大本营命令驻湖南地区的11军向湘南进攻,以牵制中国军队南援行动11 .军司令官阿南惟几接受命令后,于12月13日发布了第三次进攻长沙的命令。
蒋介石十分重视第三次长沙会战,亲临南岳督促部队作战。薛岳当时指挥的军队共13个军约17万人。
针对日军第11军的频繁动员和大规模集中,薛岳为日军的进攻行动制定了名为“天战”的撤退战略:集中兵力于湘北第九战区,在日军进攻现场逐一抵抗,将中国主力部队置于两翼,引诱日军到浏阳河和老刀河之间地区,然后集中优势兵力包抄, 形成南堵北追,东西夹击,四面包围的局面。 整个战役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逐一抵抗,诱敌深入,消耗日军,争取集中兵力的时间;第二阶段是保卫长沙,以一军之力保卫长沙,争取其余部队包围进攻日军的时间;第三阶段是反攻追击阶段,即被包围日军的歼灭战追击。这一战略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