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是哪里人,为何现在出现了争议?
李卫生:这实际上不是问题,因为《三国志·周瑜传》明确记载:“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也。 ”即周瑜是庐江郡舒县人,也就是今天的安徽舒城县人; 后来的史书和史料都这样记载。 只是近年来,舒城的一个邻县硬说他们那里才是周瑜故里。 因此出现了所谓的周瑜故里之争。
“离此(注:舒县城邑)不足3公里俗称舒王墩为羹颉侯墓。” 《安徽省志》还记载,刘信在位时,还在其封地今舒城县干汊河镇七门岭兴修水利,建成了与都江堰齐名的汉代两大水利工程“七门堰”。
正因为以上记载,《辞源》第三册(商务印书馆,1982年1月出版)对“舒城”作了解释,认为舒城是春秋以前群舒国故地,汉建置舒县,唐又在此建置舒城县:“舒城,县名,属安徽省,春秋时舒庸、舒鸠诸国地。 汉置舒县。 三国时废。 唐开元间复置舒城县,属庐州府,历代相因。 ”
舒县还包括今天的桐城市。 《后汉书·郡国志》记载:“舒有桐乡”。 桐乡,即今天的安徽省桐城市。 今天的庐江县汉时也属舒县。 《汉书·地理志》“舒县”注:“故国,莽曰昆乡”,《宋史·志》云:“庐江县有昆山矾场。 今庐江县南有大小矾山,是汉舒县兼有今庐
江县境”。
清桐城派代表人物之一姚鼐,在《汉庐江郡县沿革考》里分析了汉时舒县的范围:
“舒县,盖得今舒城南、桐城北、庐江西地”。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修编的《续修舒城县志》对舒县的地理范围有更全面准确地记载:汉时舒县的疆域“有桐乡、鹊尾渚,盖得今县(注:即舒城)及庐江全境、桐城北境,无为西南境,绝长补短,逾三数百里,屹然一大邦也……”
周瑜是哪里人,早在唐朝就已经非常明确了。 自西晋陈寿《三国志》记载周瑜开始至今,众多权威史书和图书均记载周瑜是今安徽舒城县人。
这里最为代表的是唐朝史学家许嵩的《建康实录》。 该书记载:“瑜字公瑾,庐江舒城人”,即“周瑜是庐江郡舒城县人”。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许嵩是非常严肃的史学家,他与舒城建县为同朝人,均为唐朝。 他撰《建康实录》时,舒城建县不久,而邻县庐江则早已建立(隋设),两县同时并存,但许嵩在《建康实录》中却将周瑜是舒城人还是庐江人区分得十分清楚,把周瑜写成“庐江舒城人”,而没有记载“庐江庐江人”。
众多史书、家谱及全国著名三国遗址展览等,均注明周瑜是哪里人。 自晋陈寿和唐许嵩记载周瑜以后,周瑜是舒城人被公认,从没有争议。 如:明代成书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三次提到周瑜是舒城人; 《辞海》(1979年版)记载:周瑜“今安徽舒城县人”; 湖北赤壁、江西九江、湖南岳阳、四川成都、台湾博物馆及安徽省博物院等全国著名三国历史博物馆、遗址遗迹展览、博物院和旅游风景区,介绍周瑜时都注明是今安徽舒城人; 安徽宿松县、舒城县及浙江绍兴市周氏后裔保存的民国以前修编的六套《周氏宗谱》均明确记载:“周瑜桑梓舒城焉”、“周瑜家舒城”、“周瑜家居舒城麻地”等; 《中国历史人物生卒年表》、《安徽省志》、《安徽历史人物大辞典》、《安徽百科全书》、《可爱的安徽》、《走进安徽》、《影响青少年成长的99位名人》、《闲品三国》等全国及安徽出版的各类权威图书均明确记载周瑜是舒城人; 国粹京剧传统剧《群英会》唱了几百年,唱词一直都是周瑜“庐州舒城县人”,等等。
“周瑜城”是证明周瑜故里的一个重要物证。 汉时的舒县与今天的舒城县虽然不能完全等同,但“周瑜城”却可以清楚地证明周瑜就是今天的舒城县人。“周瑜城”为东汉末年周瑜住家练兵的城池遗址,位于今天的舒城县干汊河镇瑜城村。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主持含山凌家滩遗址考古发掘并获1998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奖的考古专家张敬国先生,2010年12月23日在周瑜城实地考察后说:“周瑜城在安徽省是保存比较完好的东汉城址,可申报‘国保’单位。 ”
《三国志·周瑜传》记载,周瑜在此把自家的南大宅让与孙策一家居住,并与孙策“登堂拜母”、“结为昆仲。 围绕周瑜城,舒城境内还有20多处与周瑜有关的历史遗址遗迹,如周瑜练三墩、牧马旧市、春秋山周氏祖坟、栲栳山周瑜祖坟等。 同时,舒城民间还流传着几十则周瑜的传说和故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追根溯源,可正本清源; 寻根周瑜,方拨开迷雾。据此,我们可以淘尽近年来遮挡在我们眼前的泥沙,送周瑜还真正的故——安徽省舒城县!
3、为何有人说周瑜是庐江西南人?
记者:既然如此,为什么又有人说,周瑜是庐江西南人?
李卫生:这种说法是明显站不住脚的。 它牵涉到五个有关问题。
第一,《辞海》前后两个版本的不同记载。 1979年版的《辞海》为改革开放后的第一部《辞海》。 该《辞海》(缩印本)第200页“周瑜”词条的注解是:“周瑜(175—210),三国吴国名将,庐江舒县(今安徽舒城)人。 ”可不知什么原因,以后再版的《辞海》将“周瑜”改成“今安徽庐江西南人”。 因此,庐江便主张周瑜是庐江人。
读者应该相信哪个版的《辞海》? 再版的《辞海》改动周瑜的籍贯根据是什么? 为什么将周瑜的籍贯修改成表述模糊的“今安徽庐江西南人”?这些编者没有说,我们也一概不知道。
史书、辞书、志书的记载应以时间在先为依据。 况且,“今安徽庐江西南人”的表述欠科学,不规范。 图书介绍人的籍贯只到省和县,不会到县以下的方位。 将周瑜表述成某县“西南人”,实在令人费解。 “庐江县西南”既可指庐江县内,也可指庐江县外,而舒城正位
于庐江县西南位置。
第二,“舒城县与庐江县”的关系及“庐江西”或“庐江西南”的具体所指。 庐江县是隋开皇初(开皇元年为581年)建置的,舒城县是唐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建置的,庐江比舒城建县起码早150年。 舒城建县是划合肥南部和庐江西南部而成的。 所以,《旧唐书·地理志》(中华书局,第五册)记载:“舒城县,开元二十三年,分合肥、庐江二县置。 ”
由此可知,唐之前没有舒城县,故说舒城地区为“庐江西南”。 唐之后,以前习称的“庐江西南”已属舒城县。 1999年以后再版的《辞海》记载周瑜“今安徽庐江西南人”的“西南”,实际上就是舒城县。
关于“庐江西”之说,也实为今舒城县。 清代编纂的《江南通志》、《安徽通志》均有相关记载,即今舒城正所谓古人所说的“庐江西”。
第三,“汉晋时期的庐江郡与今天庐江县”的关系。
汉承秦制,实行郡县制,晋同制。 《后汉书·郡国志》记载:东汉庐江郡下辖14个县,《安徽历代政区治地通释》记载:西晋庐江郡下辖10个县,舒县均是其下辖的首县。《辞海》(1979年版)记载汉时庐江郡所辖范围包括长江以北的安徽、湖北和河南三省十多个县:“庐江,郡名。 汉辖境相当于今天的安徽巢县、舒城、霍山以南、长江以北,湖北英山、广济、黄梅和河南商城等县地。 ”所以,汉晋时的庐江根本不是今天的庐江县,而是一个郡,郡是管县的,相当于今省辖县。 汉晋时没有庐江县,庐江建县为隋朝。
所以,“庐江”二字名虽同,本质实不同的两个概念,如把今天的庐江县视同汉晋时期的庐江郡,则为张冠李戴,大错特错。今庐江县如果说周瑜是庐江郡人,则正确,即相当于说周瑜是安徽省人一样,但不能因今庐江县与古“庐江郡”二字同名,就称周瑜是今庐江县人。
第四,“舒城县、庐江县与汉龙舒县”的关系。
弄清楚今天的舒城县、庐江县与汉时龙舒县的关系,对于明确周瑜是什么地方人很有帮助,可以消除一些误区。史料载明,汉晋时都有舒县和龙舒县,皆隶属庐江郡。 龙舒县与舒县下辖地区先后有交叉。 东汉永平元年(公元58年),龙舒县则改为“龙舒侯国”。
《安徽省志》记载,龙舒侯国在汉时“立国13年”。 龙舒县范围包括今天的庐江全境、舒城西南、桐城南、怀宁北等地区,认为东汉时有龙舒县是错误的,把龙舒县当作今某个县也是错误的。 《旧唐书·地理志》(中华书局,第五册)载:“庐江,汉郡名。 汉龙舒县地,属庐江郡。 梁置湖州,隋复旧也。 ”说明今庐江县在汉时属龙舒县。
西晋杜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认为:“舒西南有龙舒,东汉侯国,六朝县废,今怀宁、桐城之间有大小龙山,意古龙舒境乎。 ”说明汉龙舒县包括今天的安徽怀宁县、桐城市。清·姚鼐也是同样的观点。 他在《汉庐江郡沿革考》写道:“龙舒,盖得今怀宁北、桐城南地。 ”
西汉龙舒县还下辖今舒城县西南山区。 《安徽历代政区治地通释》曰:“龙舒县——春秋
群舒之邑,西汉置县。 故址疑在今舒城县西南晓天镇附近。 ”第五,“周瑜墓”不能证明周瑜是哪里人。 正史记载的周瑜,是个人人景仰和钦羡的雄才大略、英俊潇洒、风流倜傥式的英雄人物,故他死后,与周瑜有关的地方都先后建起周瑜墓,以示纪念。 据了解,湖南岳阳,江苏苏州、镇江,安徽芜湖、庐江、宿松、舒城,江西南昌等地都有周瑜墓,当地史志中或文物部门大多有记载。
庐江的周瑜墓,是明代庐江知县奉上司之命而修建的,因庐江县与汉晋时的庐江郡同名,故而修建纪念性的周瑜墓。 《庐江县志》(1993年5月版)记载“周瑜墓,建年不详”。
该志进一步载明:“明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提学御史彭勖令知县黄金兰修建周瑜墓,并立‘吴名将周公瑾之墓’碑碣。 ”1442年,距周瑜去世已近1230年了,所以这不可能是周瑜真正葬身之地。
不管哪里有周瑜墓,即使是真周瑜墓,也不能以此为据主张周瑜是这个地方人。 通俗而浅显的道理:“人的墓葬地不能证明人的出生地。 ”正如曹操墓在河南安阳、李白墓在安徽当涂、岳飞墓在杭州西湖而不能认为就是当地人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