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蓝田县城东南约10公里的王顺山下,有一座从来没有尼姑隐修,却一直被叫“庵”的水陆庵。水陆庵始建于隋文帝开皇年间(公元581-591年),属隋唐著名佛寺院悟真寺内的水陆殿(僧人们做水陆道场的地方)。唐代发展成为容僧千人的佛教寺院。
这里先把“水陆”给大家做个解释:它和地理位置有很大的关系,这里四面环水,蓝水从悟真峪口流出后一分为二,环绕水陆庵一周于庵后和二为一,形成一个很自然的鱼形小岛,水陆殿就刚好坐落在这个鱼形岛的尾部。
在历史记载中曾有几次大的洪水把周围的田地和民房都冲毁了,而水陆庵这块风水宝地却安然无恙,因此当地也有人把它叫“水留庵”。又因为佛教里僧人们在吃饭之前都要诵经,他们诵经的内容就是超渡水上和陆地上的灵魂,所以叫做水陆道场。当时水陆庵的香火与佛事活动盛极一时。甚至于成为当时蓝田与西安一带宗教文化活动的重点地区之一。
明代时,秦藩王朱怀埢常来蓝田游览,喜爱这里山雄水秀,和水陆庵的建筑群以及已有残落的佛像和壁塑,于是调动了大量人力物力,请来了能工巧匠,于明世宗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至明穆宗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以近五年的时间,大动土木葺修庙宇,精雕细刻重整壁塑,并把水陆庵奉为家祀佛堂。
经常随同其母亲到此烧香礼佛,后因其母去世,也为了纪念母亲,便将原名水陆殿改名为水陆庵。原来水陆庵叫“庵”而并未出现过尼姑,与传统的“孝道”有关,与纪念母亲的故事有关。
这里是素有“天下第一彩色连环壁塑”之称的佛教圣地,拥有国内目前保存最大的壁塑群,保存下来3700余尊泥塑,也因此被誉为“中国的第二个敦煌”。
从来没有尼姑隐修,却一直叫庵!
提起庵宇,人们首先想到的或许是尼姑!但是,此庵非彼庵,从来没有尼姑隐修,却一直叫“庵”!
今日的水陆庵本是隋唐时的悟真寺诸庵内的水陆殿。这里三面环水,形似孤岛,帝有青山耸立,周有河水环流,形成一个很自然的鱼形小岛,水陆殿就坐落在这个鱼形岛的尾部。
历史记载中,曾有几次大的洪水把周围的田地和民房都冲毁了,而水陆庵这块风水宝地却安然无恙,因此当地也有人把它叫“水留庵”。
明代时,秦藩王朱怀埢用了近五年的时间,大动土木葺修庙宇,精雕细刻重整壁塑,并把水陆庵奉为家祀佛堂,经常随同其母亲到此烧香礼佛,后因其母去世,为了纪念母亲,便将原名水陆殿改名为水陆庵。
原来水陆庵叫“庵”而并未出现过尼姑,与传统的“孝道”有关,与纪念母亲的故事有关。
3700尊古泥塑,震惊世界!
它是陕西省年代最久、保存最完整的彩绘泥塑群,具有极高的艺术、历史和佛教研究价值。被誉为“中国的第二个敦煌”。
水陆庵大殿内的彩色泥塑最为引人注目,其中以南北墙上的泥塑最为精彩,它采用连环画的形式,演绎了佛祖释迦牟尼一生传略故事,十分生动逼真。
泥塑有山水桥梁、园林瀑布、亭台楼阁和殿宇宝塔等建筑,有诸佛菩萨、二十四诸天、五百罗汉过海、千人听经图、释迦牟尼涅盘塑像,还有鸟、兽、麒麟等。
整体布局严整,惟妙惟肖,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巨匠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雕塑。
中隔北壁间,正面是地藏菩萨,背墙上是地藏变。北壁间背面是十六臂观音像,像后壁上则是妙善公主剜眼割手为父治病的经典故事。
中隔南壁间,正面是药王菩萨,壁上则是我国历代名医像。药王菩萨两侧各有一小殿,分别供奉药王孙思邈和神医华佗。
惟此人杰地灵,于斯群英荟萃。这里自古即有“圣坊仙居”之称。“诗魔”白居易兴酣畅游五个日夜,留下130韵脍炙人口传世力作,致此名扬天下。
历代文人雅士纷至沓来,挥毫泼墨竞相吟咏,留下诗词歌赋四十余首,王维、孟郊、贾岛、卢纶、张九龄、王安石等均有精品遗世,成就了这里“千载诗人地”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