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闻

兵书包间虾:诸葛亮洞藏兵书之地,2千年来无人发现

2021-01-07 社会奇闻 兵书包间虾:诸葛亮洞藏兵书之地,2千年来无人发现

自古以来长江就是天堑,长江的崖壁以险要著称于天下,其中有一段更为险要的地段,上边藏着一本兵书,在兵书的左下方有一块类似宝剑的石屏,这就是著名的“兵书宝剑峡”。

图片.jpg

根据传闻,这本兵书在这里藏了2000多年,得到它便能统御千军万马,战无不胜,一统天下。但是由于两岸的峭壁险绝,下面水急湍流,这么长久的日子里。想要获取兵书死在这里的人不在少数,所以更多的人只能远远地看着。

图片.jpg

或许正是由于人们对这本兵书的渴望,关于它的传说一直都没有断过,最让人信服的就是这本书是诸葛亮放在这里的,被人称作天书。

图片.jpg

诸葛亮派人将藏兵书峡谷中,让刘备误以为是天授兵书

传说在三国中后期,刘备的义弟关于傲慢不就,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被害于东吴。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准备举全国之力伐吴,诸葛亮一直主张联手孙吴共同乏魏,对于刘备的伐吴之举并不赞同。

但是诸葛亮是比较愚忠之人,眼看对于主公的这种做法不能阻止,便献出了数卷兵书,希望能在刘备危难时逢凶化吉,能保住蜀国根基。

此时的刘备刚刚称帝不久,心高气傲,再加上对孙吴的痛恨,有意疏远诸葛亮,便拒绝了。诸葛亮没有办法,便派人将兵书藏在刘备必经之路的峡谷中,让刘备误以为是天授的兵书。

图片.jpg

谁知,刘备为关于报仇心切,大军一路长驱直入并没有发现,最后被孙吴打的惨败,几乎全军覆没,蜀国也从此一蹶不振。

刘备悲愤交加,最终病逝于白帝城,托孤之际知道诸葛亮的用心良苦,也后悔没有听信诸葛亮的劝阻。他害怕兵书被孙吴得到,便命人取回,可诸葛亮却说“这都是天意,取不回来了”

这一段在《归州志》中有记载。

图片.jpg

原来所谓的兵书竟然是三具棺材

直到2000多年后,我国在实施三峡工程时,对兵书宝剑峡动工,真相才被揭露,原来,兵书竟然是三具重叠在一起的棺材。

图片.jpg

据当时考古参与者讲述,洞中悬棺为战国时遗迹,没有被盗墓者光顾过。

根据考古常识,一般悬棺里大多没有太多的文物,加上这里环境险绝,所以历代的盗墓者因此没有冒险对这个岩棺下手。

但棺木叠加存放的现象令考古学者很意外,在他们之前的工作经历中没见过棺木叠放的情形。一个地方风水好,之前人葬在这里,百年或者几百年后原先坟包不知所踪,又有后来的死者葬在这里,客观上造成棺木叠加,像兵书峡这样的没见过。

图片.jpg

每具棺木都由一根整木掏空而成,仔细辨认,甚至能看出当初木工掏挖的凿痕。不敢想象,这得需要多粗的大树。文物部门曾请林业专家鉴定过,这是黄金木。当地丧葬习俗,制作棺木的材料有“千楸万榔八百杉,赶不上黄金木一个桠”之说。

更令人惊艳的是古墓中出土的文物。根据发掘报告,悬棺是战国时期放置悬崖上的,棺内发掘了很多巴人武器,矛、戈、剑等。还有玉珏、花布衣带、布块、箭菔、箭弓等数十件珍贵文物。

图片.jpg

最为珍贵的要数三号棺内的巴人竹箭和箭弓,箭杆头尾均有油漆涂制,上缠有丝线,箭弓还有漆彩绘纹。出土文物之多,为悬棺陪葬品之最。

图片.jpg

传说中诸葛亮留下的兵书却是悬棺葬

悬棺葬是我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巴人和僰(bó)人的丧葬习俗,但是像兵书宝剑峡这样规模的悬棺群尚属首例。

为什么要采用悬棺的方式殡葬,与当地人的信仰有关。古人把人的形体叫作“形”,魂魄附之于形体,即所谓“附形之灵为魄,附气之神为灵”。

棺木(尤其是船形棺木)好似独木船,将死者脱离形体的灵魂,载到天堂极乐世界,如灵魂摆渡一般。

只是,万丈绝壁的悬崖,在古代,木棺是如何放进洞穴中去的呢?木棺里的尸体骸骨又是谁的呢?有谁又到洞穴亲眼目睹过呢?这一连串的谜,给秀丽的兵书宝剑峡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不乏有盗墓者和好奇的人爬上山崖,想要揭开这层面纱,然而他们并没有想到居然会付出生命的代价。只是在洞口,便不能长时间停留。

图片.jpg

据当地北沱村老人讲道,上个世纪60年代的一个夏天,有5个四川的采药人,到此峡采名贵草药,用了数盒竹缆和麻绳,人身上系着绳从崖上往崖下放,采药人一边采药一边往洞里看,不知是什么原因,采药人根本无法接近洞口,只能在附近晃来晃去。

这个采药人上来讲,他模模糊糊地看到洞穴只有几块石头,像书又像木棺,还闪闪发光,看后胆颤心惊,不敢多视。

据说这个采药人回去后没几天就得了一场大病去逝了。从此以后,这个故事又给兵书宝剑峡增添了一点神秘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