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洗男友365双袜子”的话题,触发万千讨论。据悉,一女子在男朋友过生日的时候,送给男朋友365双袜子。如今,男朋友已是老公,却留下一整年的“臭袜子”,女子花费两天的时间,才勉强洗完。对于这样的“极致懒”,真可谓算是一种奇观。一年只洗两天袜子,洗一次顶一年。这不是“懒”,而是“死懒”。
在普遍的生活认知中,如果一周内“不洗袜子”,可能人们觉得已经“够懒”,但是如过一年“不洗袜子”的极品行为,似乎已经可以称得上“行为艺术”。我们暂且不论,女子送男友365双袜子是何种目的,但从常识的角度论,应该不是让其每天一双将其穿完的。
作为女子而言,在洗袜子的时候,想必也是“心情复杂”,一边觉得男友(老公)懒到极致,一边觉得奇葩到笑点弥散,因此,就很难一本正经的去生气。所以,当她将晾晒袜子的图景和满洗衣机的袜子,录成视频发到社交媒体上时,或许也算一种情绪的释放。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好像是一种对“男性”不讲卫生的间接控诉。通常来看,绝大多数男性,没有女性对个人卫生的要求高。无论是洗袜子,内衣内裤,都好像频率上要比女性低很多。甚至,就算洗个“脚”,很多男性都难以做到“每天一洗”。
当然,有很多男性,只有进入婚姻后,个人卫生状况才能彻头彻尾的改善。通常而言“臭男人”,似乎就指代男性个人卫生状况差的问题。所以,这其实并非是个例,从普遍的情况来看,显然是群体性的一种特征。不过,就个体来看,年龄越成熟,个人卫生状况也会越来越变得好一些。
坦白讲,个人卫生状况的好坏,完全是一种习惯,这种习惯的养成,有时候需要旁人的提醒,有时候需要自我意识的觉醒。总之,类似习惯的形成,就跟人的成熟和成长一样,总需要经历一些尴尬之后,才能立竿见影的迅速成长。就比如“两天洗男友365双袜子”事件中的男子,想必经历此番尴尬之痛,“个人卫生习惯”肯定会有所长进。
普遍意义上而言,男性只要在工作上不懒,个人卫生方面的“懒惰”,就好像并不是什么大错。从这个层面上而言,懒惰也分级别。对于工作或学习层面的懒惰,显然就是“致命的懒惰”。因为不工作或者不学习,很容易导致自己失去基本生活的支撑。
但是,作为个人卫生方面的“懒惰”,显然没有这么大的风险。甚至,就生活的经验而言,个人卫生的懒惰,更像是一种道德层面的问题。而且也是浅层次的问题。这种情况下,自然人们就会比较放松,尤其对于男性们。并且,在人们的认知中,在个人卫生的标准中,对女性的苛责往往较重。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是“两天洗女友365双袜子”,被围观的程度可能更甚。这种反差的现象,也正是当下关于男女性之辩中重要的课题。当然,随着时代的不断进化,这种差异之辩将会越来越摆脱性别本身的缠绕,并以更加自由和平等的方式,平视个体之异。
女主内的“市井认知”,在大都市已经开始被瓦解,洗袜子,洗内衣这种事情,无论男女性都是“自己洗”。婚姻的职能分配中,女性不再只是“老妈子的角色”,男女性在婚恋中,虽然很难走上绝对性质的平等化,但是就目前的局面来看,在很多地方已经开始走向平权。
就事论事,夫妻之间,互相帮忙洗衣物,这没什么对错。但是这种“帮忙”并非是“应该的”,或者是“绝对的”。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或许才算是现代性别文明的胜利。当然,就“两天洗男友365双袜子”中,还有一个较为隐秘的规则,就是作为妻子给丈夫洗袜子,不会被耻笑,但是作为女友给男友洗袜子,就好像显得有点自轻自贱。
这种意识中,不免也带有某种偏见,但是,却真实存在我们的生活中。说到底,比起个人卫生习惯中的偏见认知,性别认知中的偏见,可能才是我们更要关注的问题。只有从根本上瓦解性别偏见,才能更好的解决男女性在个人卫生上的极大差异。
从“极致懒”,女性看到男性的懒惰一面,男性看到曾经自己的不堪一面。因此,“两天洗男友365双袜子”的话题一出,自然就会触发人们的共鸣。说到底,这是生活之痛中,最不痛不痒的一种问题,但是却是很多人最共有的一种问题。
无论男女,到一定年龄后,都开始注意“讲究卫生”,起码大面上“没问题”。就如“两天洗男友365双袜子”中的男友(老公),他应该还不是“不讲究卫生”,起码在一定程度上,他能做到每天换袜子。只是,他只换不洗就让人感到“匪夷所思”,这也人们常说的一种人,外表看起来“人模狗样”,但是却“一屋不扫”。
所以,通常有人结婚后,总感觉自己嫁给一个“假老公”或娶回一个“假老婆”。因为,很多人在结婚前,看起来真是很爱干净,甚至有点一尘不染。只是,当婚姻落定后,却很快出现坍塌的局面。如“两天洗男友365双袜子”,或许就是男友向老公过度后的一种尴尬之状,着实值得我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