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月小妆
在秦王朝短暂的15年历史上,惟一一次保卫边疆、开拓边疆的战争是公元前215年的秦击匈奴之战。这次战争以修长城为始终,以后勤保障为重点,取得了中国历史上中原农耕民族反对北部游牧民族入侵的第一个重大胜利。
匈奴是我国北方一个很古老的游牧民族。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匈奴祖先是“夏后氏之苗裔”,即中原华夏族的一支。只是由于长期生活在大漠草原地带,才形成与中原农耕民族的区别。
战国后期,中原兼并战争日趋激烈,各国无暇北顾,匈奴利用其善于骑射的特长,大举南下,占领了现今辽宁北部、山西北部、内蒙古、宁夏一带的广大地区,并进占水草丰茂的河套地区,严重威胁秦王朝的根本——关中和都城咸阳的安全。这种情况,是刚刚完成中原统一大业的秦始皇难以容忍的。于是,统一六国的当年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即选择勇略过人的青年将领蒙恬,统30万重兵驻守北部的上郡,经营边防筹划对匈奴的作战。
关于这场战争,还有一些奇妙的传闻。据《淮南子·人间训》记载:秦始皇击匈奴是因为他看到了“亡秦者胡也”的“录图”,认为“胡”即胡人匈奴,而不知是其少子胡亥(秦二世)。其实,这只是一种传言。秦击匈奴的真正原因是因为中原农耕民族的生存空间受到了北方游牧民族的挤压。而且这种挤压成为此后历代封建王朝的重大边患。
由于匈奴人都擅长骑射,无论男女老少都骁勇善战。他们的部队神出鬼没,机动性很强,经常出其不意地袭击。秦始皇对此也很头疼,于是想到了修建长城。
后人对秦始皇修建长城一事,誉少谤多,正是因为倾全国之民力,修了这么一个破玩意,才导致秦国十几年就亡了。其实,这个长城修的还真有意义。
我们知道匈奴人机动性很强,而且出尔反尔,毫无道义可言,经常“不宣而战”,其实匈奴和日本是很像的。
匈奴人又擅长骚扰后逃跑,中原每每派大军追击,都不见踪影。汉武帝元兴六年讨伐匈奴,卫青英勇善战,直捣黄龙,一战成名。另有两路大军无功而返,其实就是没找到人。